一對多任重而道遠
“一對多”產品來勢兇猛,火熱的行情吸引了近期大家的眼球,投資者也抱著極大的熱情希望能夠參與其中。由于“絕對收益”的投資理念較能獲得投資者的共鳴,加上“一對多”產品的誕生過程曲折反復,許多投資者被吊足了胃口,因此,自9月1日證監(jiān)會批文下發(fā)起,“一對多”產品的銷售就出現了井噴的行情,受到投資者熱烈追捧。從一些基金公司的銷售情況來看,產品的預約名額遠高于200人的上限,像中銀基金的“一對多”就以很快募到4億而結束,拔得業(yè)界頭籌。
然而,高調起航并不一定預示航程會一帆風順。對于“一對多”產品而言,基金公司和投資者都還有一些問題要思考,如投資決策的獨立性、業(yè)績是否公開披露等問題?!耙粚Χ唷蔽磥淼陌l(fā)展任重而道遠,而有意向的投資者也需要擦亮眼睛,努力買到適合自己的“一對多”,而不僅僅是買到“一對多”。
隨著“一對多”業(yè)務的發(fā)展壯大,像私募一樣,公募陣營內部的分化也難以避免,一些公司可能會因為業(yè)績不佳,投入產出比不合理而放棄“一對多”業(yè)務,專注于公募基金的管理。所以,當前投資者不應只沉醉于彼岸的風景,更重要的是搭乘牢固的船。
“一對多”投資策略完全獨立并非易事
侍“一對多”投入運行后,面向公眾投資者,基金公司內實際上運行了兩條主要的產品線:公募基金和“一對多”。其中,公募基金主要是基于相對收益的思路來操作,而“一對多”則多基于絕對收益理念來操作。從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調研了解的情況來看,基礎研究方面,基金公司內研究平臺將同時服務于兩條產品線;股票池方面,有些公司的專戶部將與公募基金共享股票池,而另一些則準備在公募股票池的基礎上再進行一些適當的擴充;在投資決策流程方面,一些公司準備嚴格分開,而另一些公司則打算在投決會統一決策的前提下,再針對自己產品進行一些微調。
從投資理念、產品設計等方面來看,盡管“一對多”與公募基金有著非常大的差別,但兩者實際上卻是一脈兩枝的關系,都根植在公募基金公司的土壤之中,共享公司的基礎研究,彼此間相互的影響在所難免,不同公司的區(qū)別僅在于影響的大小而已。從目前大多數公司的準備情況來看,盡管都努力為“一對多”業(yè)務配備精兵強將,但相對而言,一個公司內部綜合實力較強的仍然是公募基金管理部分,若兩方對市場看法出現嚴重分歧時,相互間勢必會產生博弈和妥協,“一對多”基金經理若堅持己見成為“少數派”,也將承受較大的壓力??梢哉f公募基金經理間迫于業(yè)績排名壓力的策略趨同現象,在公募和“一對多”間及“一對多”產品內部并無法消弭。
“絕對收益理念”并非絕對收益本身
由于“一對多”產品尚無過往業(yè)績可考,投資者只能憑借基金公司透露出來的些許專戶過往業(yè)績來判斷。當前正值“一對多”發(fā)售的高峰,數十個產品一起爭奪客戶,各家公司多只披露旗下優(yōu)秀的過往業(yè)績來吸引投資者。于是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局面:大家談到自己過往的專戶操作都很成功,業(yè)績均很優(yōu)異。投資者也隨之易產生一種幻覺:“一對多”穩(wěn)賺不賠或是賺錢易如反掌,于是爭先恐后的加入嘗鮮的隊伍。
實際上,國內大規(guī)模的基于絕對收益理念操作的資產管理業(yè)務還是始于私募的興起,而在08年罕見的市場暴跌中我們看到,追求絕對收益絕非易事,實際上只有少數私募較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因此公募的專戶業(yè)績也應是參差不齊的,如果都很好,難免讓人生疑。近幾年一些銀行理財產品也聘請了公募基金公司擔任投資顧問,而其中一些產品設計與私募、當前的“一對多”非常相像,從這些理財產品的運作結果來看,也是好壞參半。
事實上,宣稱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很多私募在08年大跌中運作的也很不理想,可以說私募和公募對“絕對收益理念”的實踐,都還處在摸索中前進的狀態(tài)。因此,投資者不應產生“追求絕對回報就一定能做到絕對回報”的聯想,理念并不是絕對收益的天然保障。
適度競爭行業(yè)才會有發(fā)展
從好買調研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基金公司都傾向于只對特定投資者披露產品的凈值,以緩解排名給基金經理帶來的壓力,專注于追求絕對收益,為投資者獲取更加理想的、穩(wěn)健的回報。但事物總是兩面的,排名固然會給基金經理帶來無形的壓力,甚至造成投資行為扭曲;但不可否認,業(yè)績的陽光化也是一種相對客觀的遴選機制。如果沒有排名壓力的外在約束,基金經理就很容易產生不積極和不充分投資的現象,如果產品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收益時,基金經理可能會不再積極參與可能的機會,而待產品一年到期時把自己的業(yè)績提成部分穩(wěn)穩(wěn)收入囊中。而同時投資者僅僅了解自己產品的情況,并不能對同類產品的平均收益做一個明確的研判,進而也無從判斷基金運作的好壞。事實上,離開了必要的參照系,基金運作的好壞就無從談起,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也必然會受到一定影響?;仡欉^去幾年,國內陽光私募獲得迅猛的發(fā)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業(yè)績的陽光化。好買認為,“一對多”產品業(yè)績的適當公開是十分必要的,適度的競爭才會有良好的發(fā)展。
相關專題:基金專戶理財業(yè)務全面開閘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