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世博一代“90后”
□文 袁岳
在上海世博會的青年大學生志愿者,主要是“80后”末尾與“90后”的青他們的特征更加接近。有媒體把北京奧運會標志著的“鳥巢一代”賦予了“80后”末而我則把“世博一代”的標志賦予“90后”的這樣賦予的關鍵是因為中國一個全新轉型時代的到來——新全球化迅猛、城市化加速、產業(yè)升級壓力加大、社會多元化與社會公益時代到來、新消費主義現(xiàn)實逼近,而這個大背景下的新一代青少年開始有了全新的代際意識。
首先,他們明白事情的時候,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相當?shù)某删?,因此在他們的世界里,一開始對自己國家的地位就是比較有自豪感的,具有自然的民族榮譽心,從而也是具有自覺的全球化定位中的新自我意識的;
其次,他們是平均11歲上網的,寬頻視野,多見多識,可以在更廣大的范圍內檢索知識與答案,因此不會簡單迷信既定權威;
第三,按照“我要我要我就要”的網絡語言,他們喜歡用行動去驗證自己的質疑,用再三的行動去驗證未得到驗證的問題,大大拓展了自己的行動疆界,有比較強的探索意識;
第四,從家庭結構看,這些“90后”是獨生子女,六個人供一個人,父母又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60后”,懂得以對話和開放心態(tài)對待孩子,在這樣較好生活條件下成長,在較好溝通條件下調整,導致他們有意圖也有信心去嘗試重新設計自己的行動邊界——從對消費品的要求,對公益行動的期待,到管理關系中自己與他人的地位;
第五,受太多好東西與大視野的刺激,他們有好奇心,并且一心多用。從這個角度講,世博園更像是為90后預備的,世博展示的豐富多彩的世界,符合“90后預的興趣范圍與折騰特點。世博的新異與“90后預的求新求變最為吻合。上海世博會是“90后預一代開始走上社會生活舞臺的關節(jié)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多人把獨生子女放在一起來評說,但其實“80后”與“90后”之間還是有比較鮮明的差異的,就像獨生子女江湖上的兩大門派。零點公司從1999年開始對“80后”中學生開展的追蹤研究與從2007年對于“90后”中學生的追蹤研究結果顯示,“80后”親子溝通模式與“90后”親子溝通模式的差異導致了兩代獨生子女很有意思的共性與特性。在共性方面,他們都能快速獲得新知識,對生活品質持有趨優(yōu)選擇,有想象力,在知識上超越前人框架,追求事物的新鮮性與追求革新,強調工作與生活場景中的趣味。但是“80后”更為單純一些,更受父母制約,更弱于行動,更注重自我感受;“90后”則更強調關系協(xié)調,擅長組織化行動,也更敢于行動,更敢于在行動中影響別人,更敢于面對多元挑戰(zhàn)與接受多任務。我們也能想象,世博會志愿者面對的是復雜而多樣化的服務要求,“90后”志愿者雖然一開始會失措,但是很快就調整到梯度改進的頻道上了。我欣賞“80后”比較單純的心靈與超越性的思維,也欣賞“90后”行動的熱情與改變的能力。但其實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是他們逐漸決定著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色彩的變化,也決定著人文模式的基本特征。獨生子女的時代,更多的人感受了在很多方面青少年說了算的力量。
世博一代有多么善于行動呢?在我們發(fā)起中國大學生實習聯(lián)盟之后,總體來說我們能感受到“90后”大學生更積極,他們對于這類組織性行動有比較自然的興趣,剛剛參加過我們實習動員的兩位大二“90后”同學居然就在這個暑假直接找了在美國實習的機會了。而在零點大學生公益創(chuàng)業(yè)計劃動員中結識的另外一位“90后”大二同學,在她的志愿服務中以流動人口小孩為服務對象,并考慮把這些孩子組織起來去為福利院的老人做表演,這種循環(huán)公益模式本身就非常創(chuàng)新。在光華教育公司的課程班上,“90后”的中學生積極要求去參與做我的“一日總裁助理”,他們所表達的對于接觸社會與確定自己職業(yè)未來的渴望讓我非常欣喜。當然,也許他們不代表“90后”的全部,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新一代的年輕人正在探索中表現(xiàn)出我們有點不太適應的早熟方式,參與到社會中來了。
這樣的世博一代“90后”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們會去嘗試設計出他們想象中期待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有人只想不做,有的人不只自己不想也不讓其他人想,“90后”將成為一代更為完整的“內在想得豐富”與“外在做得豐富”一致起來的人群;意味著他們更可能去為自己的話語權抗爭,要求他們的主管用更有知識含量與說服力的方式與他們共處,他們更加支持公民社會的建立;意味著他們不簡單地用一元模式去看待問題,他們習慣了用不同角度與不同知識面對問題,從而為問題的解決提供更為豐富的思路與更高的解決效率。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在家庭治理、學校教育、組織管理上需要相應的革新,更加信任他們,給他們機會,鼓勵他們嘗試,賦予他們資源,支持他們決策,提供溝通與教練的服務,與他們成為發(fā)展的伙伴。
世博帶來了面子,也帶來了里子,而世博一代的“90后”愛美、唯美、設計美、表現(xiàn)美,他們不滿足于了解,更是動手動腳改變現(xiàn)狀的“行動派”,他們學新技術快、新娛樂快、新知識快、新項目快,他們習慣了以快速來塑造自己的生活,他們對于中國的快速發(fā)展與城鄉(xiāng)的快速變化并不驚奇,因為快才是他們的節(jié)奏,也才是他們的習慣。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shù)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shù)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tǒng)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