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的背影——中國證券市場20年回望與思辨(3)
制度之殤
中國證監(jiān)會前主席劉鴻儒曾對階段性的市場作出了精辟判斷:經過近十年的發(fā)展,一些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和國有企業(yè)股份制改革過程中的特殊問題越來越暴露出來,阻礙了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在證券市場舉步維艱的情況下,社會上產生了諸多質疑、批評和責難,由此引發(fā)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討論。而這場大討論的核心是怎樣看待證券市場規(guī)范和發(fā)展的關系,怎樣看待證券市場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怎樣看待證券市場的地位和作用,是要在前進中解決發(fā)展中的問題,還是要推倒重來。
這一階段困擾市場的還有券商的綜合治理。
讓我們把眼光再次投向中國的南方。我們不得不提到這樣一個人物,他就是闞治東,南方證券“末日”總裁。曾經在中國證券業(yè)叱咤風云的南方證券由于積重難返,于2005年4月底被宣布關閉。
在之前的一兩天上證指數創(chuàng)出了6年以來的新低1135.7點。
南方證券是繼大連證券、新華證券、佳木斯證券等被宣布關閉的又一家證券公司。由于歷史原因和體制原因,挪用保證金成為證券公司的突出問題,在行情持續(xù)低迷后,引發(fā)了行業(yè)性風險。一些證券公司處于不同程度的高危狀態(tài)。
那么這家曾經的行業(yè)翹楚,在投行、研究和經紀業(yè)務方面有著全國影響的大券商為何轟然倒塌呢?南方之殤誰是兇手呢?體制?經營者?市場?決策者?
南方證券的倒臺,從一個側面讓我們看到了體制的悲哀。在采訪中,我們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由于歷史原因,一些公司患上了“大企業(yè)病”。對此,有人一口氣說出了典型意義的“南方證:把企業(yè)當官場,沒有資本準備,不務正業(yè)不思主業(yè),多元化經營。市場經濟少約束,暴露出國有企業(yè)弊端。
證券行業(yè)是一個特許經營權行業(yè)。由于制度缺陷,只有行政許可審批發(fā)牌。對證券公司有許可不監(jiān)管,有監(jiān)管沒要求。年報的審計沒有法定要求。
在回顧和研探這段歷史時,南方之殤讓我們不敢有任何輕薄的態(tài)度,不能以當下的淺見去妄斷當時的情景。但是我們還是要問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不是闞治東和賀云去,南方會怎樣?
“也會倒?!贝鹪弧?/p>
在一些公開信源中,總經理闞治東和董事長賀云“將相失和”,后來公司一味因占用資金維持自營盤的高股價,繼續(xù)加劇了公司經營本身的危機。
新一輪行情遲遲沒有來?!皷|風不與周郎便”,也只好“銅雀春深鎖二喬”了。
公司的前任董事長沈沛屬于證券市場上“蒸發(fā)的人”之一,有人說他在美國。那么此時,他在想些什么呢?
幾年后,券商綜治順利結束,新的制度約束和防火墻成了行業(yè)的保障,挪用保證金再也沒有可能。如枯木再榮,中國證券業(yè)走上了再生之途。
制度缺陷影響的還有上市公司。那是一個“跑馬圈地”時代。
2001年之前的三四年時間里,三九集團出手并購了近150家地方企業(yè)。旗下包括醫(yī)藥、汽車、食品、酒店業(yè)、釀酒、農業(yè)、房地產等等七、八個行業(yè),甚至有超大型夜總會。而此時同城的王石則堅定自己走專業(yè)化的道路。
在前幾天的采訪中記者問:“市場多大程度上改造了萬科”?王石答:“資本的約束力。這讓我們始終信守自己是公眾公司的底線”
不同的是,2000年三九醫(yī)藥上市,對趙新先來說確實還是為國企解困服務。上市之前的一兩年時間里,三九集團的負債率已經從擴張之初的不到20%猛增到超過80%。這樣看,三九挪用上市公司資金也就是必然的了。
趙新先和王石都當過兵,都有些沖勁,只不過前者造大船閃失了,而王石則真的做大了,到上個月底萬科銷售額破1000億,成為全球最大的房地產開發(fā)商。
1998年1月全國兩會之前,朱镕基總理在深圳調研,向王石等幾位企業(yè)負責人了解對房地產走勢的看法。王石是最早嗅到房地產市場即將作為中國支柱產業(yè)的公司領導之一。從那時起王石就專蓋房子。
把股市看成是解決國企困難的一種方法,而不是向最有效的企業(yè)配置優(yōu)質的資源,是歷史的誤會??拷饫д吣玫街笜说膰?,把融到的資金用光了,虧損了,殼資源也稀缺了。
“殼資源”是個怪胎,不退市,當然有“殼資來尋租。
深圳證監(jiān)局長張云東對于這一現象,有著由表及里的分析:資源整合型的并購重組是資本市場的個中要義,是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主流渠道。但遺憾的是市場并購重組的主旋律卻是績差公司的并購重組。績差公司的并購重組姑且不論其大多數都是報表式、借殼炒作式重組,即使屬于優(yōu)良資產置換式的重組也得不償失,弊大于利!雖然被重組公司的大小股東利益得到保障,但卻顛倒了局部與整體、當今與長遠的利益關系,對資本市場危害極大。
這種危害有三:一是破壞了資本市場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大量擠占了寶貴的市場資源;二是嚴重毒害了市場文化,使價值投資理念和投資者教育努力付諸東流;三是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引發(fā)大量財務造假、關聯(lián)交易、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為。
種種亂象,皆與市場制度有關。因此,在提升證券市場治理水平、完善市場功能時,要切忌治標不治本。一定要標本兼治,從制度入手解決問題。當務之急就是統(tǒng)一市場入口標準,對資產置換式重組審核條件與IPO實行統(tǒng)一標準;實施堅決的退市制度,讓證券市場吐故納新,優(yōu)化資源。
相關專題:中國股市20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tǒng)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