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政治不改革 經濟改革也落實不了(2)
沒有法治,市場無法正常運行
《中國經濟周刊》:南方談話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肯定了市場經濟的重要性。作為“呼喚法治的市場經濟”的中堅力量,您認為市場經濟的核心體現在哪里?
吳敬璉:市場經濟核心的、本質性的問題,就是通過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經濟搞得好不好,就是要看你能不能夠把稀缺的資源配置實現最優(yōu)的配置。
有效配置資源,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一種就是用行政命令,就是計劃經濟;一種就是借助市場的力量,政府只是在市場失靈的情況或領域介入。市場配置資源要通過價格,而價格形成必須在自由競爭的前提下。市場價格反映了資源需求的稀缺程度。市場最終會使資源流向最稀缺的地方,這個過程也使社會經濟的整體效率得到提升,而產業(yè)結構也不斷演進。
《中國經濟周刊》:在配置資源方面,現階段出現了什么問題?
吳敬璉: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乏力、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通脹壓力逐年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靠政府投資拉動,帶來的問題是國富民窮,勞動者未富先老。用行政命令配置資源,靠黨政機關主要領導拍板,而不是通過市場的價格信號由企業(yè)來決定。所以核心的問題還是要形成一個好的市場體系。
如果從經濟改革出發(fā),現代市場經濟一定是一個法治的市場經濟。
原始的、早期的市場,它的正常運行可以靠人際關系保障,因為參與交易的各方基本上都互相熟識。所以在進行交易時,參與者不誠信的成本太高,一次不誠信很可能就導致不會有人再和他做生意。但這種條件下的市場同時也決定了市場范圍很狹小。
但是到了現代市場,大家是在全國甚至全世界范圍做生意,大家互相也不認識,做過這次生意以后,也許就沒有第二次了。有人今天騙了你,明天再去騙別人,別人完全不知道他是個騙子。在這種情況之下,就要依靠法治來對交易進行治理,降低交易各方的風險。沒有法治,現代市場是無法正常運行的。
所以,現代市場經濟首先需要法治作為保障,特別是對于產權的保護。市場交換就是互相交換產權,如果沒有法律來保護產權的話,這生意就沒法做了。這是從經濟本身來說。當然,民主法治不只是經濟要求,它是人的一種追求目標。
《中國經濟周刊》:外國市場的約束性似乎比國內好些?
吳敬璉:這正是因為現代西方國家建立起了法治。
沒有法治,一個人行騙一次,其他人也不知道,交易時就又上當了;特別在中國,還容易受到地方政府保護。所以我們現在的問題,一是因為壟斷,另一個就是沒有法治。在依靠人治的情況之下,監(jiān)管者自由裁量權過大,市場就不容易形成統一的規(guī)則,還容易導致設租尋租等腐敗問題,市場就運行不好。這兩個問題都涉及政府和國有大企業(yè),牽扯到政府是不是依法行政,國有企業(yè)是不是應該擁有行政壟斷權。
相關專題:改革快跑
相關報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