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危機 轉變思維
謹慎希望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特約作者 從容投資 鄭瑩
最近的A股應該說讓很多人刻骨銘心。6月至今特別是中下旬股市的大跌,導火索便是銀行間流動性緊張。這種緊張在上周發(fā)展到了極致,6月20日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最高達到30%,7天回購利率最高達28%,而正常時候這兩項利率往往不到3%。導致市場出現(xiàn)了極度的恐慌,一時間,各種中國經濟崩潰論、金融危機爆發(fā)等觀點甚囂塵上。
本次流動性危機,應該說,銀行們值得深刻反思,自2008年4萬億之后,銀行一直在享受著流動性寬松的紅利,通過發(fā)展影子銀行業(yè)務,資金大量流入平臺債、房地產、產能過剩領域,在過度追逐商業(yè)利潤的同時,忽視了風險管理和流動性管理。以前銀行間流動性一緊張,央行就出手放水,也養(yǎng)成了銀行們的依賴癥。銀行們的這種狀態(tài),看似是市場化經營,但實際上銀行們的市場化只體現(xiàn)在追逐利潤上,在風險和流動性管理上,卻是十足的計劃經濟的思維,是一種偽市場化。
本次流動性危機,讓一直坐等央行放水的銀行們措手不及,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央政府在轉變發(fā)展方式、實現(xiàn)經濟結構轉型上的決心。經濟結構轉型,不是一件輕而易舉、言語之間就能瞬間實現(xiàn)的事情,特別是對于經歷了近30年飛速發(fā)展的中國而言,很多歷史欠賬需要清理,轉型必然會經歷陣痛,轉型首要的問題,就是信貸數量和結構調整,過去依靠貨幣推動的經濟發(fā)展方式難以為繼??偨Y來說就是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到的“盤活存量,控制增量”,讓信貸真正進入結構轉型方向的新興產業(yè),而不是在存量領域逐利空轉。
當然,銀行們需要深刻反思,轉變發(fā)展方式,順應潮流為經濟結構轉型出力。對于全社會來說,這也是一種考驗。我們經歷了太久的繁榮日子,經濟危機啊、金融危機啊等,這些似乎永遠只發(fā)生在國外,在我們的記憶中,中國永遠是歌舞升平、錢多得花不完的狀態(tài),雖然這次流動性危機暫時還看不到大的系統(tǒng)性風險,可以理解為一種短期應對不足的突發(fā)狀態(tài),中央的儲備政策和力量也很多很強大。但在面對這次危機時,我們還是明顯地感覺到,市場準備也不足,樂觀者幻想,悲觀者絕望,都是一種極端。另外,可能我們在意識層面,都非常清楚經濟結構轉型的迫切和必要性,但在實際行動上還是選擇慣性思維,認為“政府肯定會為一切兜底”,當政府沒有按照規(guī)定動作反應時,便驚慌失措、過度反應。折射出一種“未斷奶式的市場化心理”。
經濟、金融,就是預期和流動性的市場,從這兩個方面看,我們已經經歷過了預期最壞、流動性最差的時刻。中國并不缺錢,缺的只是資金的配置效率,股市預期也會企穩(wěn)。當然,預期和流動性緊張,是否會給實體經濟帶來重大不利影響,我們還需緊密跟蹤觀察。當前,各位投資者還是需要謹慎,在謹慎中尋找希望。
相關專題:股市大震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頻道推薦
商訊
48小時點擊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992987
2杭州某樓盤一夜每平大降數千元 老業(yè)主 -
809366
3期《中國經營報》[ -
404290
4外媒關注劉漢涉黑案:由中共高層下令展 -
287058
5山東青島住戶不滿強拆掛橫幅抗議 -
284796
6實拍“史上最爽職業(yè)”的一天(圖) -
175136
7媒體稱冀文林將石油等系統(tǒng)串成網 最后 -
156453
8養(yǎng)老保險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x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