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益忻:解放資本要強化控制權 淡化所有權
2015年03月11日 21:46
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胡鈺北京報道
“資本”可謂是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重要關鍵詞。除了對于資本市場本身的表述著墨頗多,國資改革的問題也在報告中被明確提出。關于資本改革的新信號正在釋放。近日,本報就相關問題專訪了《經濟學家周報》主編、中國決策科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yè)中心首席專家管益忻教授。
如何資本化是核心問題
《華夏時報》:今年兩會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您認為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尤其是您關注的國有企業(yè)從“管資產”變?yōu)?ldquo;管資本”方面,有哪些需要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管益忻:我認為核心問題是“解放資本”,即從解放資本視角上來解放各種生產要素,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這大致可從三個視角來理解和把握。第一,要把資本從各種公權干預中解放出來;第二,要把民間資本從各種歧視政策中徹底解放出來,不要再讓民間資本繼續(xù)做“二等公民”,處在“玻璃門”和“旋轉門”的挾持之中;第三,要把資本從拘泥于占股權結構比重大小限制的框框中解放出來。國有股不一定居老大地位,在諸多國有企業(yè)來說,不一定要這樣。在混合所有制的企業(yè)股權結構中,國企民企誰占大股,應該是以生產力為標準。
在這次深化改革所有問題中,如何資本化是個核心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已對如何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由過去的“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如何能有效實現(xiàn)“管資本”,這是真正順利、有效推進改革,真正推進國有企業(yè)的股權多元化,最終獲得1加1大于2效應的關鍵。
《華夏時報》:那么,如何具體實現(xiàn)資本的“解放”?
管益忻:我本人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即發(fā)表過一些關于“產權束”的文章。制度經濟學中的產權束概念認為,凡產權都是一組權利,它包括所有權、支配權、經營權、使用權、處分權等總稱之為產權束。今天,國有資產權管理要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第一,整個產權束中,應該多從支配權上做文章,而不要死死抓住所有權不放。同時,不要以股權多寡來分配實際決策權,要還權于民(包括自然人、法人)。第二,要從多層經營機制的好壞上思考。總在所有權上打轉是沒出路的。其實現(xiàn)在不少國有企業(yè)已經在這方面有成功實踐,比如燕京啤酒、海信等,它們雖然是國有企業(yè),但其經營機制實質上已經相當程度地民營化了。第三,要多在資本化率的高低上做文章,而不是總盯著優(yōu)惠政策不放?,F(xiàn)在國內有些行業(yè)和企業(yè)陷入一個怪圈,總是互相壓價,都想取得壟斷地位,結果自己內部打價格戰(zhàn)使整個行業(yè)喪失了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實際上我們的有些產品是很有競爭力的,比如,中國高鐵的報價是每公里1.29億元人民幣,國際上通常要到每公里2億元到3億元人民幣。但如果互相“掐架”,可能會導致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結果。去年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合作就開啟了個很好的信號,它們是世界軌道交通裝備排名前兩位的制造商;如果雙方以價格戰(zhàn)來搶占市場,肯定會造成生產高鐵、軌道、車輪等原材料上漲的情況,那么造價也會一路飆升,任何一方都不會獲利。
第四,要多從定價權上做文章,尤其是爭奪國際定價權。最典型的例子是石油,現(xiàn)在國際市場上供大于求的狀況為時已久,但美國、歐佩克誰也不想減產,力爭在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這其實還是為爭奪定價權。中國應積極、廣泛地參與國際定價權的博弈中,目前華為等企業(yè)做得比較好,但更多企業(yè)因為規(guī)模太小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第五,應多從產業(yè)機制產業(yè)生態(tài)創(chuàng)新上找出路,而不要只是想著拼規(guī)模。最近社會熱議的日本馬桶蓋熱銷的事件,其實反映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講求質量,消費模式已經發(fā)生了大的變化,先進的、高科技的產品是可以迸發(fā)巨大的新商機的,市場已經催生了新的需求,需要有新的產品、新的服務和新的解決方案。在滿足這些新需求方面,作為資本單元的企業(yè)顯然應該,也能夠做得好很多。解放資本的背后其實孕育著產業(yè)革命。安邦的崛起或許是值得重視的樣本。在一般保險企業(yè)仍以“負債驅動”為發(fā)展模式的當下,安邦卻發(fā)揮了“資產驅動”的優(yōu)勢。2013年全年,安邦人壽原保費只有13.68億元,投資類保費則為82億元,到了2014年,其原保費同比增速達到3766.08%。
國企要從管理資產
轉變到管理資本
《華夏時報》:資本層面的改革往往會牽動管理權,這也是中國企業(yè)尤其是國企面臨的一個難題。您認為中國企業(yè)如何解決股權和管理權的矛盾?
管益忻:這可以嘗試多種模式。一些企業(yè)其實已經做出了新的有益的探索。實際上就是資本化多種模式。比如,阿里模式,馬云的阿里巴巴模式是誰掌握經營權,誰就擁有支配權。從股權結構來講,馬云不是最大的股東,但在他們的合伙人制度下,形成了合伙人團隊控制模式。日常經營決策由合伙人掌控,這是最大特點,資本方不參與經營企業(yè)管理,企業(yè)的經營權、管理權還是由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和職業(yè)經理人來掌握。而投資方若是大股東,你可多分紅,但并不因此有控制決策權。再一種是TCL模式。李東生的TCL采用了MBO模式,當然,最終員工加管理層的持股超過了原有第一大股東惠州市政府,管理層團隊和員工成為了TCL的實際控制人。不過,今天第一大股東又轉到李東生手中。第三種,聯(lián)想模式。柳傳志的聯(lián)想在最初憑借20萬的星期六(義務勞動)工程師資產起家,之后一再發(fā)展,又通過引進民營企業(yè)中國泛海作為其戰(zhàn)略投資人,中科院減持股份,最終使聯(lián)想控股的股權結構向現(xiàn)有管理團隊傾斜。另外,運營控制、治理經營機制方面,像海信、燕京啤酒等國有企業(yè)其實已越來越“民營化”了。應該著眼于經營機制的優(yōu)化問題,而不是總計較誰在企業(yè)里是老大。
概而言之,國有資本化改革應該有這樣一個思路,從管理資產轉變到管理資本,也就是建立資本化模式?;旌纤兄频慕⒕褪且袡?,強化經營決策權,大股東可分紅;但企業(yè)運營必須貫徹這樣的原則,誰控制就由誰來掌握支配權,因為這代表了生產力發(fā)展的要求。不一定要國有資產占大頭,也可以是民營資本占比大;如果仍舊是國有資本占大頭并控制經營運作,那就失去了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義了。
《華夏時報》:對中小企業(yè)而言,現(xiàn)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融資難。如何實現(xiàn)他們的資本解放?
管益忻:我以為應從重視大數據視角上入手來解決。原先人們都以資產負債表來衡量一個企業(yè)的經營成敗,或是從制定發(fā)展計劃設定目標來評價某個時點上企業(yè)運作好壞;今后不僅要看資產負債表,更要看大數據,因為有些問題是資產負債表中無法顯示出來的。大數據作用的發(fā)揮正在讓一個企業(yè)、一個行業(yè)發(fā)生本質的變革。比如美國的社區(qū)銀行辦得比較好,原因在于運用了大數據運作模式,在其積累的大數據中可以隨時抓取到居民消費的各種細節(jié),個體的收入水平、擔保狀況、生意情況都可以掌握到,這些非常寶貴的數據極有利于每筆款項貸不貸的決策;同時,它里面還孕育著新的商機。而國內的企業(yè)現(xiàn)在更多還是把眼睛盯在大客戶上。其實,政府已經不斷在釋放幫助中小企業(yè)融資的信號,比如定向降準已從去年特定面向中小微和“三農”的農村商業(yè)銀行,到現(xiàn)在“農村包圍城市”,擴大到小企業(yè)客戶密集的縣域、小城鎮(zhèn)商業(yè)銀行;李克強總理也要求“給小微企業(yè)減負”等。但做得不理想,有些地方甚至這些政策不但沒實行,錢又流入國有大銀行或是地方融資平臺,而沒有更多服務小微企業(yè),這是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
民間資本和民營銀行都面臨困難,但積極信號也正在釋放。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在“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方面就明確提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fā)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熟一家,批準一家,不設限額。”銀監(jiān)會主席尚福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正在總結經驗,將積極推進民營銀行發(fā)展,不設數量目標。
主要挑戰(zhàn)來自理念層面
《華夏時報》:中國的資本市場其實很熱,您如何看待這種熱?
管益忻:我們需要理性看待和研究中國的資本市場、資本問題。法國人皮凱迪的《21世紀資本論》轟動了美國,在中國也反響強烈,我很感慨國內對于資本問題的高度熱情。但他的樣本和分析適用于發(fā)達國家,欠缺對于中國模式的解讀。前段時間,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向松祚出版了一本書叫《新資本論》,我認為這是中國經濟學界對于資本解讀的一次重要突破。書中對于金融資本進行了批判。在金融資本主義時代,虛擬經濟支配實體經濟,貨幣金融決定實體經濟的價格體系和分配體系。事實上,凡大企業(yè)其資本都是分為金融資本和產業(yè)資本二塊的,但我們看到,很多中國企業(yè)都熱衷于“錢生錢”,都去炒地產,結果錢都流到了影子銀行,這是一種投機。
《華夏時報》:企業(yè)要推進資本層面的改革,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是什么?
管益忻:面臨的挑戰(zhàn)主要還是理念上,有人總是“糾結于”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矛盾”。其實鄧小平南巡時就講過,對于姓“資”還是姓“社”,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若由此再回溯鄧小平市場經濟思想生成發(fā)育史,會更加明了其“三個有利于”思想之深刻、科學的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作用。就是說,它是我們不斷強化道路自信的根本理論依據。其實早在1948年劉鄧大軍轉戰(zhàn)中原時,鄧小平對事關工商政策一個重大事件的正確處理就已顯示出這個思想原則的正確性、科學性。當時,駐地魯山縣有一個大財主,造鐵鍋很厲害,他的生意養(yǎng)活了當地1萬人;當時有人想打他的“土豪”,小平同志就問,“把他打倒”那誰來養(yǎng)活這1萬人?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時,蘇聯(lián)土地產權問題混亂,列寧在1918年給農業(yè)人民委員寫過一個便條,給了這樣一個指導意見,“(這塊土地)誰耕種,支配權就歸誰”。列寧講的那個“支配權”,同我們現(xiàn)在講的承包權何其相似。
改革開放36年以來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在產權束結構內部不斷淡化所有權,強化控制權。在強調公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時,我們也要保障個人財產的不可侵犯。還要看到,中國的公有制度之來源,不僅只有所謂“斯大林模式”的影響,它其實還同時打著中國傳統(tǒng)“公有產權”制度的深深烙印。中國自秦漢以來的鹽鐵專賣不就是“中國特色”的國有企業(yè),中國(古典的)特色的公有制嗎?另外,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導言》中講的未來共產主義社會之自由人聯(lián)合體,其產權“共同所有”乃“共有制”,根本不是“公有制”,更不是“中國特色”公有制。進而言之,“共同所有”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沒有所有權”,是消亡,而只有決策權。這就是說,應當打破國有制的束縛,還權于民。改革開放36年以來的另一成功經驗是全要素生產率(TFP)——至今獲得60多萬億GDP的業(yè)績,這呼應了李克強總理所說的“打造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這也特別需要民營企業(yè)和中小微企業(yè)做基礎,目前倒是國有企業(yè)在創(chuàng)新方面做得不夠好,這就尤其要加快產權資本化改革的步伐。
相關專題:2015兩會:創(chuàng)時代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華安逆向策略
鳳凰點評:
業(yè)績長期領先,投資尖端行業(yè)。
網羅天下
鳳凰財經官方微信
財富派
-
戰(zhàn)火鍛造的富蘭克林家族
點擊數:1378761
-
奧巴馬拒住的酒店原來是中國人的
點擊數:1398712
-
為什么這個90后是未來的扎克伯格?
點擊數:1765508
-
陳曦:琴與弓的生活美學
點擊數:1928339
圖片新聞
視頻
-
李詠珍貴私人照曝光:24歲結婚照甜蜜青澀
播放數: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三版“小龍女”李若彤劉亦菲陳妍希悼念
播放數:3277
-
章澤天棒球寫真舊照曝光 穿清華校服膚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數:143449
-
老年癡呆男子走失10天 在離家1公里工地與工人同住
播放數: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