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中國經濟學發(fā)展中經驗研究進步快 但理論滯后
2015年09月12日 18:07
來源:鳳凰財經
鳳凰財經訊 9月12日下午,首屆思想中國論壇暨當代經濟學基金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多位一流經濟學家參與,就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展開討論。
在主題為“中國經濟學發(fā)展的痛點和難點”的分論壇上,張軍表示中國經濟學發(fā)展遇到的最大難點是太沒有理論。關于中國經濟研究的論文在國際上的統(tǒng)計,其實只有不到30%來自于中國大陸的經濟學家。
九十年代以來,差不多20年時間,中國經濟學發(fā)展過程當中,我們看到進步最快的是經驗研究,但是理論研究我覺得遠遠的滯后。
張軍認為,作為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經濟學在中國必須要走向抽象,必須要走向這個理論,因為這是對經濟學科、對人類的知識有貢獻的唯一的渠道。
以下為發(fā)言實錄:
張軍:非常榮幸,韋森和夏斌兩位經濟學界的同仁發(fā)起這樣一個基金會,我覺得這個對于推動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上一個板塊大家談到經濟學的發(fā)展,怎么樣更符合發(fā)展中國家初始的條件,我覺得這些我都同意。Hans Michael Trautwein教授和Terry Peach教授也都談到,他們兩位來自英國和德國,他們自然得談到經濟學太理論。所以我今天的發(fā)言倒過來,因為我們這個板塊是談經濟學在中國。我覺得中國經濟學發(fā)展的狀況是太不理論,太沒有理論,這是我們遇到的最大難點。
因為,我們都知道統(tǒng)計上看,最近有人做過這個統(tǒng)計,關于中國經濟這方面研究的論文在國際上的統(tǒng)計,其實只有不到30%的論文來自于中國大陸的經濟學家,換句話說,2/3的論文作者是在中國以外,我覺得這個現(xiàn)象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暴露了中國經濟學研究現(xiàn)在遇到的問題,我覺得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學的發(fā)展速度很快,但是這個發(fā)展過程當中,其實有一個跟其他的很多國家不同的地方,比如你到東南亞,比如你去其他的中等收入國家,你如果去訪問他們大學的經濟系,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經濟系高度專業(yè)化、高度的理論、高度的抽象,這個跟中國目前高校里面的經濟學院和經濟系的狀況形成強烈的反差。
我們去俄羅斯,我們去東歐的一些國家,曾經都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轉型過來的經濟體,我覺得我們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感受,就是它跟我們很像,或者倒過來說我們跟他們很像。我去過很多次俄羅斯的高校,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經濟學院跟我們非常像,一個很重要的證據(j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大家研究的范式比較接近,因為處于轉型的時候。在某些方面中國大陸經濟學研究的范式轉型比他們還要快一點。 所以這個是我們今天看中國經濟研究狀況的出發(fā)點,就是我們其實是在經歷這樣的轉型。所以導致我們高校里面,從事經濟研究的隊伍里面,盡管我們這些年不斷的在演進,一些受過很好訓練的年輕學者,但是它的存量部分這個比例還是很大。 所以,總體上,如果我們到北歐,哪怕我們到東南亞的國家,如果他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所以他的經濟學通常情況下沒有這樣一個轉型的色彩,所以很多人會更多的關心非常經驗的東西,關心很多政策的討論。所以今天在我們大學里面,我們的經濟研究工作者,我覺得這個狀況簡單的講就是理論研究不夠。所以剛才來自于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學教授他們倡導經濟學多元化,我想這都沒有問題,他們批評的是經濟學在他們那里太抽象。這個也反過來告訴我們,我們轉型的經濟學科來講,我們現(xiàn)在理論不夠。
九十年代以來,差不多20年時間,中國經濟學發(fā)展過程當中,我們看到進步最快的是經驗研究,但是理論研究我覺得遠遠的滯后。所以,前面大家批評的這些公理的東西、概念化的東西、模型,這些東西在我們這里變得非常的短缺,我覺得這是我們經濟學研究目前碰到的很大的,我想這個困難大概跟我們現(xiàn)在的經濟發(fā)展、經濟轉型過程當中,對政策的需求不斷增長有很大的關系。今天我想在從事經濟研究的這些理論工作者,可能他受到更多的關于政策方面的引導,需求的引導、需求的驅動,所以他反而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從事在經驗研究基礎之上,怎么樣抽象到這個模型和更理論的框架。
所以,我覺得作為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經濟學在中國必須要走向抽象,必須要走向這個理論,因為這是對經濟學科、對人類的知識有貢獻的唯一的渠道。
目前,中國只有20年的經濟學的轉型,當然我們很難預測說他未來轉型的曲線會不會偏離掉,很難預測。我們希望我們在經歷這樣一個經濟學研究的轉型,經歷這樣一個大家比較多的關注政策,比較多的關注經驗研究,最后能夠慢慢的在理論層面上作出很重要的貢獻。
最近,我到英國去參加一個會,碰到做管理的一些人,他們在講到中國創(chuàng)新的問題,概念上大概做了一個區(qū)別,我覺得也比較類似我們現(xiàn)在在社會科學里面轉型的路徑,因為中國現(xiàn)在看到的過去十幾年,很多企業(yè)在從事創(chuàng)新,但是這個創(chuàng)新跟我們看到的發(fā)達國家的創(chuàng)新是有區(qū)別的,所以他們給了兩個概念來區(qū)別這兩個現(xiàn)象。第一個概念叫全新的以前沒有的創(chuàng)新;第二種,他們覺得中國大多數(shù)企業(yè)目前做的創(chuàng)新,包括華為的累加式的芯片,包括小米,他覺得更多的是再造。但是這種再造到全新的創(chuàng)新是不是必然,這個現(xiàn)在我們不能回答。
我們說目前原創(chuàng)的東西在中國還比較少的情況下,我們如果大量的做了研究,這些研究我不是說不重要,也是很重要的東西,但是僅僅停留在經驗研究上,未必能得到對經濟學有更大的貢獻,林毅夫說得很對,經濟學要跟經濟現(xiàn)象的發(fā)生相關。我覺得他真正的貢獻不僅僅要相關,而是說在這個相關的現(xiàn)象基礎上,我們能不能提煉出可以不斷演化的理論,這個可以被人類來共享,它可以改變一些初始條件,它可以推導出適合具體的國家情形的結論等等。
所以,我覺得還是需要在這個經驗研究基礎上,能夠再跨上一步,我覺得這一步可能對中國經濟學來講,從未來發(fā)展方面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不知道我們今天怎么來解釋,為什么我們今天這么多的,大家對做理論并不是那么感興趣,我知道年輕一代,包括我們引進了很多海歸回來,實際上大家還是熱衷于做經驗研究方面的東西,我希望經驗研究對做理論的研究有一個正面的推動,我想這個中國還是很有希望。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最后想說的是,經濟研究在中國還需要更加職業(yè)化,就是我們要有更多的人把經濟學當成他的職業(yè),而不完全去做政策,不完全去做咨詢,所以他還必須變得更單純,所以我們經濟系還必須變得更加天真,經濟系的教師們大家要更加天真,就是大家非常簡單的在經驗觀察基礎上尋找更好的理論,我覺得要有這樣的轉變。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覺得經濟學在中國的發(fā)展還是很有希望的??扑怪v過中國有這么優(yōu)秀的年輕人,應該在經濟學上對人類有重大的貢獻,我非常同意林毅夫說的,現(xiàn)在是一個值得我們觀察中國經驗最好的時候,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經驗觀察基礎上直接跳到理論,不能對經濟學作出貢獻,所以經濟學的貢獻需要我們在觀察的基礎上想理論。
大概不久由上海書評會發(fā)布我跟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期權定價的發(fā)現(xiàn)者邁倫斯科爾斯,跟他的長篇對話,我沒有跟他談金融,我是跟他談怎么發(fā)現(xiàn)這個公式,因為這個公式被斯科爾斯收錄到他的一篇文章里,成為改變人類社會的17個方程,這是唯一的社會科學被發(fā)現(xiàn)納入到17個方程的重要的公式。那這個公式他怎么發(fā)現(xiàn)的,我覺得這點非常令我感興趣。從這個里面我就感覺到,我們當下缺少的其實是更單純的年輕人,大家在這個時候能夠基于更重要的經驗來寫出最簡單的、最抽象的理論,所以我們現(xiàn)在缺少的不是經驗,我覺得缺少的是更抽象理論的發(fā)現(xiàn)者。
相關專題:首屆思想中國論壇
[責任編輯:tanhc]
【獨家稿件聲明】凡注明“鳳凰財經”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鳳凰網財經頻道(010-60676000)聯(lián)系;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華安逆向策略
鳳凰點評:
業(yè)績長期領先,投資尖端行業(yè)。
網羅天下
鳳凰財經官方微信
視頻
-
李詠珍貴私人照曝光:24歲結婚照甜蜜青澀
播放數(shù):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三版“小龍女”李若彤劉亦菲陳妍希悼念
播放數(shù):3277
-
章澤天棒球寫真舊照曝光 穿清華校服膚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數(shù):143449
-
老年癡呆男子走失10天 在離家1公里工地與工人同住
播放數(shù):165128
財富派
戰(zhàn)火鍛造的富蘭克林家族
點擊數(shù):1378761
奧巴馬拒住的酒店原來是中國人的
點擊數(shù):1398712
為什么這個90后是未來的扎克伯格?
點擊數(shù):1765508
陳曦:琴與弓的生活美學
點擊數(shù):192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