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 > 財經新聞 > 國內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貨幣政策 存款準備金率] |
緊隨加息,央行再次在貨幣市場祭出"調控"大棒。昨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8月1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據悉,這是央行今年第6次上調準備金率,至此,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由年初的9%上調至12%。
預測:下半年或再調高兩次
據測算,央行每次上調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一次性凍結流動性資金1500億元左右。換句話說,今年央行已6次提高準備金率,將凍結市場流動性資金9000億元,加上其間不斷頻出的央票發(fā)行回籠資金,以及銀行繳納的3%~4%超額準備金率所凍結的資金,保守估計,央行今年以來至少凍結了過萬億市場流動資金。
但外界認為,此舉仍不能根本解決流動性過剩帶來的危機。中山大學金融系教授黃偉指出,流動性過剩的困局是外向型經濟所導致的,由此帶來貿易和資本雙順差連年擴大,而國家為保護這一機制所實行的外匯管制,讓央行不得不采取被動投放基礎貨幣防止人民幣加速升值。因此,如經濟結構不改善,很難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
花旗銀行一位人士說,流動性過剩的另一大根源在于境外資本流入過多。央行提高一次存款準備金率,凍結的資金僅大致相當于我國一個月新增的外匯儲備,即200億美元左右。這對大量涌入境內進行套利的境外成本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渣打銀行的經濟學家王志浩預測,由于貿易順差不斷擴大,以及人民幣持續(xù)升值帶來的貨幣市場流動性泛濫,因此,央行可能每個季度都會提高一次存款準備金率。分析也普遍預測,央行下半年仍有可能提高準備金率兩次。
影響:地產和銀行短期增壓
外界認為,此次準備金率提高對銀行和地產業(yè)較為負面。高負債比率(凈資本負債率超過70%)的公司將增加成本壓力,尤其在進一步加息后。法定準備金率的上升意味著對商業(yè)銀行加征稅收,這也許能避免推進貨幣市場利率的上漲,但對其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另有分析認為,盡管此次宏觀調控"組合拳"短期內對樓市影響不一定十分明顯,但長期來看,央行可能進一步提高準備金率和加息,樓市降溫有望成為現實。
廣東科德證券分析師王澤輝分析,緊縮政策不斷出臺,信貸擴張的控制仍不大理想,此次上調準備金率表明目前信貸壓力仍較大,對于資金密集型企業(yè)來說,信貸的難度將增加。
而對于股市,萬聯研發(fā)部總經理黃曉坤則認為,調高準備金率在市場預期范圍內,由于只是小幅微調,對股市不會造成實質性影響。信息時報
[相關閱讀]
編輯:
許志勇
|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