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 > 財經新聞 > 國內 > 正文 |
|
繼5月將2007年中國GDP增長預測由此前的9.6%上調至10.4%后,世界銀行昨日發(fā)布的最新《中國經濟季報》宣布,再次上調今年中國GDP增長預測值至11.3%。報告同時預測,2008年中國GDP增長率為10.8%。
重點抑制貿易盈余擴大
報告指出,中國的宏觀經濟前景保持良好。就國際而言,沒有跡象顯示成本壓力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有明顯的影響。就國內而言,經濟前景還是保持強勁,利潤和信貸增長率較高,因而投資很可能繼續(xù)大幅擴大。消費預計會保持穩(wěn)定。
但是,報告同時認為,貿易盈余的擴大不僅引起國際間的貿易摩擦,而且增加了國內市場的流動性,使得貨幣條件寬松,并且造成了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因此,報告主要執(zhí)筆人、世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認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調整的主要任務仍然是抑制貿易盈余的擴大。”
報告指出,鑒于對高通貨膨脹率、快速的經濟增長以及過度的貿易盈余的擔心,匯率升值已經變得更為迫切。不管匯率升值速度如何,加大匯率的彈性以及強化外匯監(jiān)管將會抑制資本流入,尤其是短期資本流入。
全年CPI預計上升4.6%
報告認為,迄今為止,CPI的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價格的上漲,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際食品價格的上漲造成的。國際食品價格預計將進一步上漲,但國際工業(yè)商品的價格可能會繼續(xù)下降。世行預期,CPI將從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回落,但也存在繼續(xù)上升的風險。
世行同時稱,預計今年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年上升4.6%,高于此前預計的3.2%,也高出中國政府制定的CPI升幅不超過3%的目標。世行預期明年CPI將上升3.8%。
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發(fā)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CPI上升6.5%,為今年月度最高漲幅,連續(xù)4個月創(chuàng)出新高。1至8月CPI累計上漲3.9%。
中國有能力吸納次貸沖擊
報告還認為,美國的次貸問題對中國經濟的直接沖擊可能有三個渠道:持有海外證券的中國金融機構的損失,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向中國市場的傳導,以及金融市場動蕩的經濟后果所造成的影響。但是中國具有吸納這種沖擊的能力。
世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指出,中國資本賬戶相對封閉是中國金融市場未受明顯影響的重要原因。此外,高額的外匯儲備和快速增長的經濟繼續(xù)支持了投資者的信心。
編輯:
許志勇
|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