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多米諾”砸傷了誰?
退房!在深圳一處樓盤,業(yè)主對購買不到一年,還沒入住均價就從1.6萬元降到了“1.1萬元還送精裝修”非常不滿,擁進售樓部要求房地產開發(fā)商補償差價。
(《南方都市報》3月23日)
與此同時,SOHO中國總裁潘石屹言道,受國際資本市場“慘淡”和國內宏觀調控銀根緊縮的雙重夾擊,中國很多房地產公司將在百天之內發(fā)生劇變,并進入前所未有的融資艱難期。
樓市的多米諾骨牌不是一夜搭建而成的,開發(fā)商只是其中的一枚牌。潘石屹曾經委屈得如祥林嫂一般喊冤——錢是掙了,名是有了,但“壟斷”、“操縱”之類的大帽子,不是他們這些房地產商人能夠扛得起的。在被定義為“朝陽產業(yè)”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上,潘石屹們的選擇無非是在一個合理的時間,進入一個合理的領域,獲得能夠獲得的最大商業(yè)利益。
那么銀行是房地產市場高燒不退的暗手嗎?銀行無非看到了這個市場良好的盈利背景,是哀聲一片股市中難得的績優(yōu)股,銀行的錢進入房市,是一個商業(yè)主體再正常不過的自然反應。而所謂的“房地產投機者”,商業(yè)邏輯與銀行、房地產企業(yè)如出一轍。利潤是引導資本進入一個行業(yè)的指揮棒,市場門檻與法律政策是放行與否的紅綠燈,越來越多的投機者涌入,就“規(guī)律”而言,是在幫高燒的房地產市場擠泡沫,當價格再也“高”不上去,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不可逆轉的下滑趨勢。
一個經濟領域的大起大落,最終會給這個行業(yè)帶來致命性傷害。在股票市場,寒冷天氣已經持續(xù)了幾天,并且至今也看不到回暖的跡象,它的禍端與房地產領域驚人相似——從一開始,就是奔著圈錢的赤裸目的而來。良莠不齊的企業(yè)充斥股市(樓市),一旦上市(獲得批地)就穩(wěn)賺不賠;投機與造市氣氛濃烈,人人似乎都不想成為股東或房東,都不在意股票所屬企業(yè)或房屋品質的高低,只是興高采烈地在進行左右手互搏的“套利游戲”。
坊間有戲言:“某些地方政府是最大的樓花炒作者?!币恍┑胤秸逊康禺a虛熱看作創(chuàng)造稅收財富的不二法門,把要緊的土地資源作為又一宗巨量國有資產進行倒賣,甚至在拆遷過程中與房地產商合謀,逼迫民眾以極低的價格出售賴以生存的老房。
誰在搭建樓市的多米諾骨牌?這個答案未必一目了然。但不幸的是,真正為“倒牌”而埋單的,不是曾經落力“造市”的政府、房地產企業(yè)、銀行和投機者,而是廣大的無奈民眾。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作者:
編輯:
yuch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