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領袖圓桌會議論壇實錄(2)
芮成鋼:下面有請津村啟介發(fā)言。
津村啟介:謝謝。作為日本內閣的秘書,我想講幾點。首先是科技方面的合作,尤其是針對綠色革新方面的合作。第二,有關生態(tài)城市的建設,第三是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首先,我想在氣候變化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為了解決這個挑戰(zhàn),日本、中國和其他國家必須合作,進一步加大科技發(fā)展的合作,包括財政方面的合作,大學之間的合作,還有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合作。我想這是東亞合作提出的基礎。
津村啟介:我們還提出了生態(tài)城市,也就是說用環(huán)境友好的方式和綠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通過一攬子的政策計劃,包括監(jiān)管體制的改革,還有稅收體制的改革做到這一點。
第三,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也就是說根據環(huán)保的技術,比如說高速地鐵、高速火車,還有核電廠作為未來生態(tài)城市發(fā)展的重點,作為今年ECFA的東道主,我們制定地球中長期的發(fā)展戰(zhàn)略來推動經濟一體化。謝謝。
歐翰林:說到這個問題,低碳經濟是不是一個秀的問題,那天我沒有參加,因為我在出差,但有時候光靠一天的活動是不行的,但這是非常好的信號,促進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大家意識到資源的價值。其中一個例子,剛才講到電動汽車,現在還沒有普及,但是我相信朝這個方向努力是非常正確的,我在技術公司工作過,我們要考慮到未來。低碳經濟是否是發(fā)展的未來,還是一種泡沫?意識到這一點是制定戰(zhàn)略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所以我們一定要考慮技術創(chuàng)新的問題。這是涉及到未來發(fā)展的關鍵問題,相信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投資會幫助我們帶來長期的挑戰(zhàn),現在電動汽車可能是一場秀,但未來會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因為涉及到技術投資方面,能源的平衡是什么,但是我們必須及早地行動,現在就要開始,而且從長遠角度來說,我相信這將成為一個發(fā)展的趨勢,而且必須把它作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
楊文?。菏紫日f低碳也好,熄燈一小時確實是秀,但這個秀越來越好,這個秀讓所有人對綠色越來越重視。低碳并不是我們的目標,如果像主持人講的那樣,北京一天增加1300輛汽車,如果低碳是一個犧牲人工作的高效率、生活的質量作為代價,這個低碳我們是不是考慮用另外一個名詞代替,如何做到碳綜合?個人消費多少碳,產生多少碳資源?如果通過自己的行動,把排放的碳更多地綜合掉,這個概念遠比低碳的目的能夠提升個人的水平、工作效率更重要,謝謝。
駱怡君:我想不管這是不是作秀的方式,現在的重點不應該只是政府的首領在這里高調說我們應該節(jié)能減排,成為國際上角逐的籌碼。我們相信世界的希望在亞洲,而亞洲的希望應該在青年,而青年的希望應該在創(chuàng)業(yè),如果我們是這樣覺得的話,反而我們應該考慮,怎么樣把大家所說的言論變成實際上的行動。我在這里也想提一個建議,今年在青年領袖論壇完成以后,由在座各位,大家都是從不一樣的區(qū)塊來的,本身就有不一樣的資源和不一樣的經驗,為什么不能把我們不一樣的經驗統籌起來,在各個區(qū)塊找一些青年人、年輕人做一個節(jié)能減排,綠色能源真的有斗志的,定義成為不同的區(qū)塊。如果都有這樣的區(qū)塊,大家可以到不一樣的區(qū)塊,學習不一樣區(qū)塊的成長,或者他們對綠色能源上獨特的經驗,或者有些技術、心靈上的綠色能源。我這里借這個機會提出,有可能在除了“說”以外,希望實質上做點事。
王爍:我很支持楊文俊的看法,恨不得這是一場秀,因為秀是輕松愉快的,是自愿參加的,沒有聽說過這個人被綁著參加秀。短片中出現熄燈一小時和北京限行,熄燈一小時是自愿參加,北京限行不是這樣的,是強制的。低碳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應該是每個人基于充分的信息,基于可接受的程序自愿做出的決定,轉化為集體的行動。現在尤其在我們國家看到的,以低碳為名所采取的各種政府行動,未必符合我剛才所說的理由。在這個意義上說,我說恨不得呼吁低碳是一場秀。
芮成鋼:我想第一場的討論到目前為止還是比較充分的,接下來把危機的話題從國家和地球的層面引入到企業(yè)的層面,大家和我一起再看一個小片。
(短片播放)
芮成鋼:我們的問題提出來了,在開始第二個問題的討論之前我們先做一個表決,每個人只能表決一次。因為這是三個答案,綠色是第一個答案,紅色是第二個答案,黃色是第三個答案,第三個是公關危機。
芮成鋼:請工作人員宣讀一下投票結果。有5個人認為是質量危機,有9個人認為是管理危機,有7個人認為公關危機。接下來開始我們的討論,在表決結果出來以后,大家似乎潛臺詞是對企業(yè)的重視程度是成本還是收益,接下來有請楊瑩女士對問題做第一個發(fā)言人。
楊瑩:剛剛播放豐田召回事故,是股東權益追求節(jié)約成本,對消費者負責任這兩件事情之間沒有做好選擇。這是證明什么呢?為了追求股東利益,放棄了企業(y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包括消費者的利益。以股東權益出發(fā)點運營這個企業(yè),最后使得企業(yè)喪失的還是股東權益。對于這個事情,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對于我們剛剛提出的問題,社會責任到底是成本還是效益?剛才講到了,社會責任其實不僅僅是針對股東的權益,你要對他負責,還有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負責,要負責任肯定要付出成本。企業(yè)付出社會責任有兩塊的責任,一塊是剛性的責任,企業(yè)組織生產經營要付員工工資,要確保質量,確保消費者權益,要依法納稅,要按照國家的要求遵守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如果這一些基本的責任都不能付起的話,我認為這個企業(yè)是不能生存的,我稱之為剛性的社會責任。要承擔這個責任,企業(yè)當然要付出成本的,這跟他一般的運營成本是一樣的,是不可避免的。另外一塊的社會責任是柔性的,比如說為社區(qū)做公益工作,做一些支持、捐贈,這些我覺得企業(yè)是量力而行的。即使是量力而行,你要做這些事情,承擔起這個責任,對于企業(yè)來說也是一個成本。所以社會責任對于企業(yè)來說是成本,但這個成本不管是剛性還是柔性的,最后它還是會為企業(yè)帶來效益的。
芮成鋼:豐田之所以出現危機,是因為發(fā)展太好了,盲目擴張帶來的結果。接下來有請謝若谷先生。
謝若谷:首先我想說的是,我的觀點只是代表我個人,不代表機構。剛才視頻短片非常有意思,主要給我兩點啟示。首先我們看到,有時候要用50年或者100年的時候建立起百年老店,但這樣的生意很快就輸掉,這是我的第一個啟示。第二個啟示,我們在這里談到了豐田、雷曼、三星、漢莎、英航,這是兩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是對員工負責的事情,另一方面是要對客戶和其他的利益相關方負責的事情,這兩類事情應該分開來看,不管是什么原因,強調了企業(yè)公民、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其實這是與利益相關方相一致的,如果作為一家企業(yè)努力履行其社會責任的話,這與有關各方利益相一致,我們回答這里的核心問題,這是成本還是收益?是成本還是收入?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我覺得這首先是成本,而且需要合規(guī)的問題,比方說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審計的,很多企業(yè)家做過合規(guī)的工作,我們有年度的審計,每個公司都有合規(guī)成本,這是必須要做的。我覺得企業(yè)公民和社會責任是一項收益,因為和各方面的利益相一致,社會責任不僅僅是合規(guī),也是有利益的事情,也就是說公司要努力扮演好企業(yè)公民的角色,這符合股東和員工的利益,這些利益其實是一致的。
劉洲偉:談到企業(yè)社會責任是一個函數,中間包含的權重很多,有企業(yè)責任、股東責任,社會責任,一大堆。企業(yè)看待責任箱的時候,在不同的階段區(qū)別權重,選擇有利于它的方式思考問題。剛才很多嘉賓反思了企業(yè)本體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企業(yè)給社會造成的東西?為什么企業(yè)看中股東利益最大化,把它放在第一位,因為我們有股市的機制,把它進行正反饋的積累。談到社會責任應該兩方面看待這個事情。
劉熾平:我非常贊同劉洲偉的意見。我聽下來每一個發(fā)言人對于這個問題都是比較一致的,其實我們希望企業(yè)應該負更多的社會責任。但是,怎么樣才可以達成這一愿望?順著劉洲偉的意思,每一個企業(yè)都有競爭性,都想爭先,我們可以順著這個談下來,要是我們可以對于社會責任,對社會的回饋進行比較客觀的指數,需要每一個上市公司都要進行評估,我們有了這一披露之后,自然所有的評分、榜單都會出來了。有了這個之后,每個企業(yè)家都會想如何在這個榜單上做得更好,如果靠后的話企業(yè)會非常丟臉,會把更多的心思、成本放在這里,所以可以找出方法,讓企業(yè)家在制定策略的時候不僅僅想著擴張,也想著在社會責任這方面做得更好。
歐翰林:我想很快談談這是成本還是收益。無論是企業(yè)社會責任還是技術,可以濃縮到你在什么時間框架下討論問題,如果在短期之內討論的話,這個答案毫無疑問是成本。但看豐田這樣一家長久歷史的公司,品牌重要性毫無疑問,他們強調企業(yè)社會責任對他們是有回報的,有益處的。不僅僅對社會責任,對公司來說也是如此,無論是物價還是年盈利,我們很多人用這個方法衡量管理層,但應該有更多的管理尺度,在CEO和董事會之間,要有這樣更加平衡的體制。問題是企業(yè)公民社會責任是成本還是效益,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發(fā)展,任何一個公司尋求長期發(fā)展,這是一個必須要做的事情,之前我們談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公司要建立在合規(guī)的基礎之上,要不停地朝向新的趨勢做出投資,為人民福利做出投資,良好對待員工,所有的做法都要付出成本,都是要有投資的。如果想取得長期成果,這項工作必須成為公司DNA的一部分。
洪政旭:我完全同意歐翰林先生的意見,我看過一部電影,有一句名言我非常欣賞,這件事要花錢,但它可以省前。談到企業(yè)公民社會責任的時候,我們要談到框架,所有的公司都在同樣的一套規(guī)則下運行,這樣我們防止個別公司有特權,最終消費者、客戶他們也要做好成本,做好準備,為長期的收益做出投資。剛才有人提到豐田危機是公關危機,我想做這個選項的人解釋一下,這本身并不是危機,或者危機之中公關的成份高于質量的成份。
衛(wèi)哲:剛才選擇公關危機是不會怎么按而按錯的,關于是成本怎么看呢?無論是股東還是管理層,沒有一個人懷疑你花成本做品牌是錯誤,股東有很多辦法衡量品牌投入是否值得,品牌意味著消費者、用戶,相信大品牌能夠承擔大責任。但責任的投入肯定是成本,但是很難衡量的,衡量是逆向的,才會造成投入責任付出的成本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最容易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是誰?我相信不是客戶,是所謂的股東,我這里有不同的特意,中國的媒體很好,報紙上沒有股東,而是股民。我們應該對股民、股東都透明,但只應該對股東負責。買我們公司三天股票的人,我實在不知道怎么負責,但對他要透明,如果這樣的人不喜歡我們?yōu)樨熑胃冻龅某杀?,可以用腳投票,把這家公司的股票賣掉。最后我想說,很多這樣的危機怎么來的?我們以前很多企業(yè),包括最近不斷有人在問,你們企業(yè)最大的機會在哪里,企業(yè)家很多時間把握增長的機會,去找機會、找多了先是投機分子,機會主義,當所有人都去找一個機會的時候,危險出現了。豐田肯定在找節(jié)約成本、擴大銷售的機會,我想如果要克服類似的危機,唯一的辦法我們在工作不是找機會,而是找克服問題的方法。我反對把責任看成合規(guī)來看,我寧可把責任看成前鋒,是你進球的工具,好的責任,以責任領導公司,一定把它作為成長的機會。避免危機恰恰是避免去現實生活中找機會,機會只會越找越少,但你帶著責任心解決問題會越來越多。如果不這么做,不僅是客戶拋棄我們,在座都是70后的領導,我們領導的都是80后、90后,如果他們看到自己的領導不負責任,他們也會用腳投票。
相關專題:
【獨家稿件聲明】凡注明“鳳凰網財經”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鳳凰網財經頻道(010-84458352)聯系;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編輯: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