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_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_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av_人妻有码av中文字幕久久其 _久久久久久好爽爽久久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永久_亚洲.欧美.在线视频_蜜桃精品视频国产

鳳凰網首頁 手機鳳凰網 新聞客戶端

鳳凰衛(wèi)視

陳錫文:城鎮(zhèn)化中的糧、地、人

2013年04月09日 18:25
來源:財經網 作者:陳錫文

0人參與0條評論

陳錫文于1968年從上海下鄉(xiāng)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務農,1978年從黑龍江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經濟系學習,1982年畢業(yè)后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yè)經濟研究所、國務院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工作。

20余年來,陳錫文一直郵輪泄┐寰美礪酆駝策研究,先后發(fā)表論文、研究報告200余篇,獨立或者與人合作出版著作10余部,多次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1992年起享受政府投資津貼,1993年在國務院研究發(fā)展研究中心被評聘為研究員。現在,陳錫文是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陳錫文參與起草了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大部分關于農業(yè)和農村政策的中央文件,現在還兼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南京農業(yè)大學等多所大學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職務。

毋庸置疑,10年的知青生活和近30年在農業(yè)領域的研究和工作的重要經歷使得陳錫文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三農問題專家和權威。

3月21日,陳錫文出席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主辦的長安講壇,做了題為“城鎮(zhèn)化過程中的三農問題”的演講。經主辦方授權,我們整理編輯了此次演講內容,以饗讀者。

前幾天,全國人大選舉李克強同志擔任國務院總理,他就任時候召開了新聞發(fā)布會,大家都聽到了。他講,新型城鎮(zhèn)化必須和農業(yè)現代化相輔相成,保住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我覺得他講了城鎮(zhèn)化和農業(yè)發(fā)展的關系,講了在城鎮(zhèn)化中必須注意的三大問題,耕地、糧食、農民。這個“三保”,可以說是我們進一步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中必須遵循的重大原則。我想結合已有的城鎮(zhèn)化,當前面臨的情況、問題和一系列挑戰(zhàn),講三個方面的情況和看法,供大家做參考。

城鎮(zhèn)化中的糧

第一點,我覺得要順利推進中國的城鎮(zhèn)化,必須高度重視糧食和其他主要農產品的供求關系。

中國糧食產量獲得了“九連增”,九年之前,2003年我們的糧食總產量是8614億斤,經過九年的努力,去年的糧食總產量是11791億斤,年度的產量提高了3177億斤。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也在問,一方面是“九連增”,一方面是以糧食為首的一些重要農產品的進口數量卻在不斷地增加,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想原因非常復雜:隨著經濟技術的發(fā)展,糧食的用途多元化,比如說很多能源產品就來自于糧食,有了新的需求;很多化工產品來自糧食,也有新的需求,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我想這個原因還可以再去分析,因為講到今天這個題目,所以我就扣著這個題目講了,城鎮(zhèn)化是對糧食和其他主要農產品需求快速增長的一大原因。

中國農民在農村也要吃,進城也需要吃,但是吃法不一樣。首先進城農民工的收入要高很多,其次在進城之后生活方式改變了很多,都得買。如果在家里,村邊、地頭、房前、屋后都可以種點瓜果蔬菜,養(yǎng)點雞,基本上把吃的問題解決了,進了城就沒有了,必須全都買。而買呢,跟在農村的消費結構也不一樣。一方面,城鎮(zhèn)居民比農民的口糧消費要低,2011年大概農民的人均消費成品糧為120公斤,城鎮(zhèn)居民低1/3,約為80公斤。但是其他消費的所有農產品,城市居民都明顯高于農民。新鮮蔬菜高出28%,食用植物油高出24%,肉類包括豬、牛、羊肉三大肉類合在一起大概城市居民比農民高出56%,家禽高136%,禽蛋高87%,水產品要高出兩倍以上。你可以想象,大批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zhèn)以后,它的消費結構是向城市看齊的。

城鎮(zhèn)化無非就是兩個最大的東西,一個是大量的農民要進城,第二是收入水平會大幅度提高。因此城鎮(zhèn)化也意味著對農產品的需求會有更大的漲幅。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中國的農業(yè)在眼前實際上還趕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長,因此進口在明顯增長。放在城鎮(zhèn)化面前的第一大任務就像克強總理講的那樣,新型城鎮(zhèn)化必須與農業(yè)現代化相輔相成,如果那塊跟不上,可以想象城里的食品價格一定會居高不下,甚至有些產品價格會飆升,就會使得相當一部分進了城的人生活不下去,那這些人可能就不得不退回去。所以第一個問題我想講的就是在城鎮(zhèn)化的建設中,必須高度重視中國農業(yè)現代化的進程。

中國農業(yè)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現在18.2億畝的耕地,在全球230億畝耕地里不到9%,但是我國現在13.5億以上的人口在全世界70多億人口里面大約占到19%,我們現在產的11790億斤糧食已經超過了5.8億噸的水平,大概在全球25億中的糧食產量來說占到22%,可以算一下這個賬,不到9%的地,19%的人口,擁有了全球22%的糧食。這是中國農業(yè)迄今為止已經創(chuàng)造的奇跡,但是它現在還滿足不了城鎮(zhèn)化進程中人民對農產品需求的快速增長,所以必須加大力度推進中國農業(yè)的現代化進程。

城鎮(zhèn)化中的地

第二個我想講一講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土地問題。這是個很糾結人的事,到處都反映強烈,覺得中國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土地矛盾非常突出?,F在各種各樣的議論,各種各樣的辦法,各種各樣的試驗層出不窮,這當然是個好事,百家爭鳴嘛,事兒就不怕議,越議越清楚,但是現在這么多紛繁復雜的觀點也說明土地問題的復雜。

怎么解決好這個問題?我想至少我們面臨著五個方面的具體問題。

第一個是關于土地的私有屬性和公共屬性的問題。

每天打開報紙,翻開各種各樣的經濟學雜志,都能看到關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文章和言論,一般都表達對當前中國土地制度的不滿意,指出需要進行改革,我也贊成,而且覺得確實到了下大力氣推進土地制度改革的時候了。但是我也發(fā)現土地制度本身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任何國家只要講土地制度有兩個基本的問題。一個是土地的產權問題,怎么去清晰產權,怎么去保障產權人的合法權利,這是土地制度必須考慮的一大基本問題。第二大問題就是,由于土地是有限的,由于土地的利用不僅僅關系到土地的權益人,而且關系到社會公眾,所以世界各國的土地制度一定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叫做“用途管制”。你的地不假,怎么用不完全由你自己說了算,這就是土地制度的復雜性。

我跟很多人討論的時候,他們沒有后面那層概念,他們只強調保障土地產權人的權益。似乎是我的,怎么用就由我說了算。講到后面一層的時候,有的朋友就不理解,管制,不是計劃經濟了嗎?其實你到最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去看看,到市場經濟體制最完善的國家去看看,土地的用途管制比我們不知道要嚴多少了,地是你的,怎么用,得聽規(guī)劃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比如說剛才我進來車很多,停車場很難找。這跟車一樣,車自己買的,你作為所有者也好、占有者也好,你的合法權益國家必須保障,誰無緣無故侵犯你的車的權利,那就要受到法律懲處。但是你的車,你絕沒有權利想怎么開就怎么開,你只要上路就不能逆行、闖紅燈、超速,所以車的市場發(fā)育是靠這兩個規(guī)則去做的。同樣的,一個土地市場的發(fā)育,必須有這兩個規(guī)則相平衡。

我感覺到現在大家對于土地制度的討論有一點偏頗,比較多地著眼于土地權益人的權利,為什么會這樣?我想這有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原因。我們過去太不注重對權益人的保護。失地農民得不到法律的補償,長遠的生計沒有保障,城市里面居民的房屋被征收也有這樣的問題,反映出來一個突出問題是公權對私權的侵犯過多。所以矯枉就會過正,于是更多的人去談論怎么保障土地權益人的權利。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討論土地制度的改革,不管將來方向怎么樣,甚至把它改成私有制——其實到國外去,到發(fā)展中國家、到發(fā)達國家去看,私有制是一個基本現象,基本都是私有的——但私有了就不需要用途管制了嗎?同樣需要。

土地權益人的權益和政府對土地的用途管制,這兩種權益的平衡,就是私權和公權之間的平衡,它又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規(guī)劃必須是科學的、合理的、公開的、透明的。因為人們都是根據規(guī)劃來確定土地的用途,從而決定土地的價值。

在現代社會中,土地的價格在相當大程度上具有規(guī)劃性。一道紅線劃下來,這兒的土地不許用于建筑,只能用于農作。農地賣一千遍,規(guī)劃不改,還是農地,價格的升值便是有限的。但是,過去根本就不能用在農業(yè)生產,完全是不毛之地,規(guī)劃下來可以搞建設,馬上土地價格就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因此,規(guī)劃是在現代社會中決定土地價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這么重要一個東西怎么來決定,當然應當廣泛地征求社會意見來決定。

在2006年,我專門到美國和加拿大考察土地制度,從征地到規(guī)劃到物業(yè)稅都考察。我到美國西雅圖的一個縣里具體看他規(guī)劃的形成和規(guī)劃的分批過程。我了解到,最好的土地,如果作為農地來賣的話,5000美元一英畝(約合6畝地),但是如果作為建設用地,底價20萬美元,相差40倍。所以這樣的利益關系格局要讓少數人來搞,那這個社會非出大問題不可。當地政府是很清楚的,請了各個方面的專家來制定一個初始的規(guī)劃,制定出來之后放在縣議會的大廳,公布兩個月以上任何人都可以來提意見,最后由議會投票決定,一旦投票決定這就成為了事實。

所以我想,當前關于土地制度的討論非常熱烈,我覺得對推進中國土地制度的改革非常必要。但是我想提醒一下,在討論土地制度的過程中,尤其是經濟學界,既要看到土地的一般商品屬性,還要看到土地作為一種非常特殊的自然資源,它必須受到用途管制的管理,這兩者不能偏廢。

土地制度中討論得比較多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土地的征收,這是被詬病最多的一個制度。大家打開《土地管理法》看看第47條,這是改了3次之后才改成這樣的。它規(guī)定,農民得到的土地的各種名目的補償,最高限額是這塊土地被征收之前,平均3年年產出的30倍,中國種糧食的土地最好可以打1噸糧,按照這樣來算,1噸糧2000斤,按照現在的平均價格算,大概是2500元。30倍就是75000元。如果是農地,以它的原用途來征收,按照現有的法律最多補你這么多,但實際上很少有農田能夠達到這個水平,大部分農民只能補到兩三萬元。兩三萬怎么能保證他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怎么能保證他長遠生計有保障?所以這樣的征地制度詬病很多。很多人批評侵犯了農民權利,要求改革征地制度,于是很多人提出來能不能讓農民的土地直接進入建設用地的一級市場。

這就必須聯系剛才講的第一點,用途管制。即使將來實現了某些土地可以不向農民征收,但并不是說農民自己想拿地進入市場就可以進入市場,進入建設用地必須符合規(guī)劃,不符合規(guī)劃進去就不行。也有人說,這種做法是不是對農民的所有權或者農村集體所有權的歧視,我覺得并不是,這是用途管制,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在農業(yè)最發(fā)達的美國也是一樣,農場地那么多,但是政府只批準在你自有的土地上建生產生活必需的自用建筑。如果說我在農場上蓋一個旅館,那完全是另外一碼事,審批制度就不一樣了。所以,我想即使是我們有朝一日實現土地不通過政府而由農民直接拿它進入市場,和開發(fā)商交易,你還是要清楚,絕大多數農民進不了市場,因為規(guī)劃不允許。

土地不同的用途決定它的價格。我經常在報紙上看到一些農民的抱怨。前兩天“地王”一畝地賣出了多少錢,征了我的地才補給我多少錢,所以農民就很氣。但是實際問題是什么呢?“地王”往往是出在商貿用地或者住宅用地,所以它的價格高。所以在城市大規(guī)模擴張過程中,大面積地征收土地,要綜合性地規(guī)劃,一定要形成對農民土地征收的綜合區(qū)片價格?,F在,要想征個地蓋寫字樓,老百姓愿意給;要征地修馬路,他就不愿意給。所以就面臨這樣一個復雜的問題。其實在這個階段,這些都是要征收的。所以只有統(tǒng)一征收過來,才可能做綜合性規(guī)劃,才可能最后確定綜合性的區(qū)片規(guī)劃。一對一的對著你的地用途是什么,有的人就可以暴富,有的人不僅拿不到錢,可能還要倒貼。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基本采取區(qū)片征收的辦法。比較典型的像韓國、中國臺灣,都經歷這個過程,而且還在進行中。這樣就是為了形成合理的規(guī)劃,為了能夠產出綜合區(qū)片地價。但是要有個底線,價格基本上要跟市場價差不多,要保證農民生活水平不下降,長遠生計有保障。農村土地被征收為城市建設用地的過程,是一個富裕農民的過程,這事就好辦。

所以征地制度要不要改,我覺得要改,補償標準也要改,但是怎么改是個問題。農地經規(guī)劃批準轉化建設用地之后,它的增值受益部分到底怎么分配是一個問題,改革用地制度也是一個問題。

如果老是以超低價格向工業(yè)企業(yè)供地,那我們培育不出好企業(yè)來。工業(yè)企業(yè)第一拼命壓低地價,第二拼命要土地的規(guī)模越大越好,因為不值錢當然越大越好。但是如果將來城市發(fā)展了,過去的開發(fā)區(qū)慢慢變成市區(qū),要調整規(guī)劃,你想把地再拿回來,這個代價就不得了。所以我也接觸過一些企業(yè),他們不管生意能不能賺錢,反正地拿住了就保證不會賠錢,這個是主要的。因此,超低價格的工業(yè)用地,對于工業(yè)的轉型非常不利,培育不出具有世界一流競爭性的企業(yè)。

所以征地制度一定要改,而且要從兩頭改,既要改征地,還要改用地。

第三點就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問題,這也是當前理論界、學術界討論的一大熱門話題。因為什么呢?所有的城鎮(zhèn),沒有一個地方不在喊,給我的指標不夠。給我的指標不夠怎么辦呢?又沒有人敢擅自亂占耕地來弄,于是都把眼光轉向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各種各樣的辦法都有。增減掛鉤、地票等等,由于時間關系我不展開說了。那么這件事到底可為不可為?就是拿農民的集體建設用地來發(fā)展城鎮(zhèn),農村把指標賣給你,或者我的土地直接給你用。

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很大的問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在我們國家它是一個法定概念,法定的內涵是什么呢?就是經過批準,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自己所有的土地,建設自己使用的建筑,這叫農民集體建設用地。要義就是兩個,土地是自有的,建設是自用的,這叫農民集體建設用地。

那么,現在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談,農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但是流轉這個概念好像很含混,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給人家用,但給人家用的話,自有、自用的概念就打破了。自有、自用的概念就不存在,那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本身它就不存在。

現在指標不夠是肯定的,怎么去解決?我覺得通過認真研究之后,該改的法律得改,但是如果大家研究討論出,這個法律是不能改的,那一定要糾正錯誤,違法的現象決不能長時間、大面積存在。而我們出的問題恰恰在這里,以改革的名義,讓違法的現象長時間、大面積存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就是這樣。

我剛才講了,自有、自用的概念打破,那么誰都可以來用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本身就沒有這個概念了,跟我們講的建設用地就是一個概念了。那么,再以后,農民還可不可以申請在自有土地上建設自用建筑呢?這就是個大問題,如果你又允許它以后還是可以,那么你等于是把前門打開,后門也打開了。同時,最根本的是,原來自有、自用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現在變成不只本地人連外地人也可以用了。那么,我申請去農村買地蓋房行不行?我自己買農民的住宅行不行?這一系列問題都會出來。所以這件事情關系很大,不得了。但是現在,各地都在轟轟烈烈推行,因為這件事情對農民、對政府都兩全其美。對政府來說,額外得到了建設用地。對農民來說,這個地本來不值錢,因為它規(guī)劃是自有自用,你要賣你只能本村賣,在本村人人都有宅基地,我干嘛要買你的。外村的人不能買,現在一弄,光一個指標就值十幾萬、幾十萬元,農民也愿意,于是如火如荼。大家到各地農村都能看到,現在這樣子的供地不光是城市開發(fā)的,你到村里去看,也是開發(fā)得轟轟烈烈。

這是關于中國土地管理制度中非常大的一件事情。從全世界范圍內看,農村在理念上和規(guī)劃上,它就不是搞建設的地方。因此農村的建設就是自有、自用,這在全球都是一樣的。人家比我們管得嚴的多,無論到歐洲、日本,還是到美國。我坦率地說,農民家里要給小狗蓋個房子都得報批。我講這些是為了說明什么呢?就是說明咱農村搞建筑堅持自有、自用的原則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突破這個原則,農地是守不住的。錢多了的人是要逃離城市的。美國為什么城鎮(zhèn)化走到后來郊區(qū)化?因為城市空氣不好,擁擠,交通不便,什么問題都來了,他愿意出去。像我們國家就這么點地,這么多人,你如果在農村的建設放棄了自有、自用的原則,對整個國家的土地制度管理將危害無窮。

第四點,農地的經營制,這也是一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告訴我們一個基本規(guī)律,農業(yè)是最適合家庭經營的一個產業(yè)。道理講起來太復雜,我這里就不講了,你只要去看事實,那么你一定會得出這個結論。凡是不搞家庭經營的地方,不僅現代農業(yè)干不成,連傳統(tǒng)農業(yè)都走不下去。我們的人民公社就是這樣,前蘇聯的集體農莊就是這樣。農業(yè)和別的產業(yè)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就是它的產品全部都是有生命的東西,是活的東西。而這個特性在其他產業(yè)里是沒有的?;畹臇|西,有生命的東西它是有需求的,而且每時每刻生長的每一個階段它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農業(yè),就其本質來說絕大部分的產品,尤其是種植業(yè)的產品,它是在大自然、大地里頭生長的。而自然環(huán)境每時每刻又都在變化,所以農業(yè)是個極其復雜的生產,為什么呢?它兩個變量是活動的。氣候環(huán)境是天天在變化的,而莊稼、畜禽是天天在變化的。你怎么伺候好它?這是農業(yè)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大問題,也是農業(yè)非常難實行標準化的一個崗位。工業(yè)中很多問題解決了,流水線、5分鐘你做不下來,你就不合格,工資就沒了。這個產品到流水線下線了,檢驗人員在那,不注意檢查,不合格,返工,扣工資,這都清楚。農業(yè)上不這樣,種子種下去了,種的對不對,下沒下功夫,得長出來才知道,長出來了一看不行,返工,那就是明年,節(jié)氣過了嘛。你種下去了,中間的管理、施肥、鋤草等等這些不是你在管,不是你從頭管到底,最后這產品不好,誰的責任?沒人承認的。你也找不出來是誰,于是人們就想到一個辦法,從種子到收,就他一個人管,就好辦了。一個人管是什么呢?一個人管就是到家庭。所以到了家庭,農民就不用監(jiān)督,他一定盡心盡力自己干,因為我家的地種我家的糧,不用人來管。但是,如果農民意識到這個地不是我的,打的糧不是我的,我一定給你出工不出力,你拿我沒啥辦法。人民公社搞不好就是這個原因?,F在很多人講家庭這不好那不好,要搞公司制。我告訴你,要是公司制行了,美國老早就不搞家庭制了。為什么最發(fā)達地區(qū)的國家仍然要保持農業(yè)家庭經營,它自有它的道理。我們不要在這些方面自作聰明,自作聰明最后帶來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當然,家庭不是萬能的,美國農業(yè)之所以能搞得好,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堅持家庭經營之外,它有非常完善的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給它物質、技術和指導。

第五個問題,就是理論界、學術界、實際部門非常關心的土地金融問題。說白了就是農地能不能抵押,這個事從一般道理講是不可能的。我們的法律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不能用于抵押。但現在農民希望能抵押,很多銀行業(yè)也希望,我看到銀監(jiān)會專門發(fā)了通知,說法律關系清楚的地方可以搞。人家問我贊不贊成。我說我不贊成,不贊成的基本原因有兩條。第一條法律規(guī)定不許可,那我不能違法;第二條,最簡單不過的道理,進入金融領域,凡可抵押的東西,它一定是有充分的流動性的東西。沒有流動性的東西怎么可以抵押呢?那農地、農房怎么樣?不要看北京城郊區(qū),不要看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大多數農村,你說誰去?。磕莻€地方的房子,我敢說在座的白給你也沒幾個人要。所以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農地、農房,它不具有充分的流動性,因此作為抵押物難度是很大的。人家說,那你反對了?我說我也沒反對。這事人家銀行都有積極性,我反對什么?將來出了不良貸款是銀行的事,也不是我的事。你愿意給他抵押貸款你就抵押,不出事最好,出事了,第一,你要上法庭,違法,所以,這個抵押貸款合同無效,你上法院判一定這樣?!?a target="_blank">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guī)定你還不清楚嗎?第二,就算當地的法庭從地方主義出發(fā)判了,那農民抵押的房產就由銀行去拍賣。弄一個外地的、不認識的人跑到他們村里去住,住他們家堂兄弟的房子,種他們家堂兄的地。我告訴你天天晚上你就等著玻璃窗被人砸。絕對沒有人敢去。

全世界的農村,特別是像中國這樣,東亞地區(qū)典型的,都是熟人居住在一個村莊,流動性是非常差的,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金融怎么搞?更多的是依靠政府性金融支持下的合作金融來搞。因為合作金融可以最充分地利用農村傳統(tǒng)的金融資源。其實農民的信用比城里人好,因為,農村是熟人居住的,丟不起那個臉。城里人一拍屁股走了。所以,人家就是采取這個辦法,而唯獨我們堅持要用商業(yè)銀行的辦法去解決。沒有有效的抵押物不能貸款是商業(yè)銀行的規(guī)則,不是整個金融體系的規(guī)則。金融體制上很多是可以不要抵押的,為什么不去開發(fā),不去用。所以我說,在這件事情上,涉及到今天農村金融,我們還是放著富礦不去開,在那個平礦里面費了老勁地去挖。要想叫商業(yè)金融解決小農戶的問題,天底下做不到。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現在商業(yè)性銀行都進不了農村,因為農民不需要它。農民的合作金融在財政的支持下,它條件比你優(yōu)惠多了,所以你商業(yè)金融就賺不著什么錢。

我講得比較多,講了這么一串,就是說土地的問題太復雜了,但是城鎮(zhèn)化中不可規(guī)避的就是這五個方面,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

城鎮(zhèn)化中的人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人的問題。

去年年底公布的數據,城鎮(zhèn)的總人口是7億1182萬,占全國總人口52.6%。這7億多人里,大約有三分之一是沒有城鎮(zhèn)戶口的,所以把他們刨掉,按公安部戶籍的統(tǒng)計,我們真實的城鎮(zhèn)化率是35.2%,你說這個差多少?也就是說,我們實際有城鎮(zhèn)戶籍的人口不到4億8000萬。所以,咱們先要研究的不是農民下一步還來不來城鎮(zhèn),而是先要研究已經進來城市的這波怎么辦?這是迫在眉睫的。因此,整個社會對于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呼聲非常高。那么大家又非常理性地認為,這不是換一張紙的事、換個本的事,沒那么簡單,需要解決的問題遠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復雜。就我來看,最起碼要解決四大問題。

第一,就業(yè)問題。不穩(wěn)定就業(yè),他怎么呆得住。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民工的就業(yè),總體是由需要農民的中小企業(yè)、微小企業(yè)來解決,但是它是個體戶。我們的私營企業(yè),我們的個體戶,相當多依靠農民來經營,依靠農民來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因此,我們的政策一定要更多地向農民傾斜,向民營經濟中的中小企業(yè)、微小企業(yè)更多地傾斜?,F在全社會的就業(yè)是增量,90%以上是靠民營企業(yè),這一條一定要有清晰的認識。我們的國有企業(yè),如果沒有足夠競爭力,在世界上是挺不起胸來的。所以,國有企業(yè)最大的責任是承擔,在一些重要領域要有國際競爭力,擴大就業(yè)不是它的責任。這個責任要由民營企業(yè)來承擔。那么,我們的政策現在對民營企業(yè)顯然是不夠公正的,這方面要下大功夫。

第二個問題就是要解決進城農民工的居住問題。去年,國務院很多部門進行了相關的調查,我講的這些數據都是有關部門的調查。2011年,全國進城的農民工,他的住房有52%是依靠用人單位提供的集體住所,包括工地上這些工棚等等,其實就是一個床位。這是安不了家的。有47%的是租住在城中村、城近郊區(qū)、城鄉(xiāng)接合部的農民的住房,這就99%了。在城鎮(zhèn)擁有自有住房的農民工只有0.7%。所有的農民工繳納了住房公積金的不到3%。所以,現在農民的住房是個大問題。各地都在呼吁,要讓農民跟市民一樣,讓農民工有穩(wěn)定的就業(yè)、住所、收入來源,要享受當地市民的同等待遇,讓他們購房住房?,F在你知道這缺口有多大了吧?

第三,社會保障。這幾年農村社會保障也在建設,但它和城市的差距非常大。那么,進了城鎮(zhèn)的農民工,他的社會保障狀態(tài)怎么樣?

2011年,農民工加入城鎮(zhèn)養(yǎng)老保險的比例是16.4%,加入城鎮(zhèn)醫(yī)療保險的是18.6%,加入工傷保險的高一點27%,加入失業(yè)保險的9.4%。扯平了算,不到20%,也就是說有80%的缺口。那是多少錢呢?

去年調查中,有對一個中部省份的省會城市做一個專門的典型調查。什么情況呢?

一個農民工如果按照當地市政府的規(guī)定,五金全交,那么每個月農民工自己要交的各項社會保險166元,而用人單位要給他交的是516元。兩者合計起來,一個月就是682塊錢,一年就是8184塊錢。就算一億六千萬進城農民工,你算一下多少?我算了一下,一年10500億,要交夠15年,你才可以養(yǎng)老。你說要補齊這個要多少錢?

第四,隨遷子女的入學問題,這也是炒得不得了的?;厩闆r大家知道,我們國家到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一億五千萬。其中,兩千五百萬是城鎮(zhèn)戶籍,一億兩千五百萬是農業(yè)戶口?,F在基本狀態(tài)怎么樣呢?

去年年底教育部則統(tǒng)計,隨農民工父母進城、到城鎮(zhèn)就讀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1260萬。希望大家有機會到城鎮(zhèn)郊區(qū)的學校去了解一下,那些分管教育的副局長、副鄉(xiāng)長簡直頭都要大了。為什么呢?

首先,學校30%、40%甚至接近一半學生都是農民工子女。于是,這個學校原來的家長很憤怒,他覺得我的孩子都和農民工的子女在一起。其次,小學生、初中生們也很不滿意,來了這么多外地的,口音也不一樣,習慣也不一樣,他們不滿意。更重要的是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區(qū)縣,一年蓋十個八個新的學校,都供不上,來不及。

所以,你面對的問題非常緊迫,教育資源怎樣配置?現在還老在討論的農村學校怎么布局,應該趕緊討論城市的學校怎么弄。而且還要討論高中階段怎么辦、考大學怎么辦。這些問題都要討論。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我覺得,我們的城鎮(zhèn)化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有非常大的欠賬,下一步還要繼續(xù)推進。我們有了經驗,也有了教訓,下一步面臨的任務就更加艱巨。一手要繼續(xù)推進城鎮(zhèn)化,另一手必須把剛才說到的,該解決沒有解決好的事認認真真解決好。

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不要去單純地追求城鎮(zhèn)化率。我坦率說一句,其實很多領導講話、專家的講話,我覺得都很不科學,一弄就說“發(fā)達國家的城鎮(zhèn)化率80%以上,我們才多少?還有很大空間”,我覺得這個事跟盲人摸象似的,人家的口徑和方法是什么,你都沒有搞清楚,你怎么和人家去比?比到最后,倒是趕上人家了,才知道人家根本不是這個算法的。

所以一定要警惕,不要把過去的所謂GDP崇拜,轉過來又變成了城鎮(zhèn)化率崇拜,那樣會吃苦頭的。

[責任編輯:wanggq] 標簽:土地 農民 問題 農村 
 分享到:
更多
打印轉發(f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3g.ifeng.com 用手機隨時隨地看新聞
登 錄注 冊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鳳凰網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商訊

长寿区| 平南县| 剑阁县| 台北县| 赣州市| 清远市| 罗平县| 蒙阴县| 安康市| 萍乡市| 长垣县| 额济纳旗| 满洲里市| 东台市| 太康县| 芦山县| 本溪| 青铜峡市| 赤壁市| 绿春县| 灌南县| 无极县| 玛多县| 伊宁市| 陵水| 潜山县| 桃园县| 唐山市| 宝丰县| 镇赉县| 会同县| 金乡县| 德清县| 永城市| 漳浦县| 丰镇市| 资源县| 钦州市| 台江县| 望江县|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