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稱行政手段干預物價是倒退 呼吁大家重讀國富論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來源:鳳凰網財經)
鳳凰網財經訊 2010年11月20日,中國經濟學家年度論壇暨中國經濟理論創(chuàng)新獎頒獎典禮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經濟理論創(chuàng)新獎”是一項旨在推動經濟科學的創(chuàng)新與進步,鼓勵原始創(chuàng)新性成果的涌現,促進中國經濟改革和發(fā)展的理論性研究的學術性、公益性的專門獎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表示,要用行政手段干預物價,實際上說白了,計劃經濟時候的價格管制。張維迎呼吁大家回到經濟學的基本問題,重新讀一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不要再相信凱恩斯主義的那些政策,以下是張維迎發(fā)言實錄:
張維迎: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回歸亞當斯密,告別凱恩斯》。我們這次會議是經濟理論創(chuàng)新獎,我想告訴大家一個不幸的消息,并不是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是代表著進步,在科學研究當中,有一個詞叫科學使得回歸主義?;貧w主義意思是什么意思呢?科學總是在進步的,今天比昨天的好,晚來的比早來的好。但是我們看一下歷史并不成立,在自然科學當中這個也不成立。我們大家知道,哥白尼最早提出日心說,這是不對的,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前,兩百多年前,古希臘著名的天文學家阿利斯塔克最早就提出來日心說,大家都認為它錯了,不對,地心說統治世界,1600年的歷史,最后又回到日心說。這個道理在經濟學上也是一樣的,凱恩斯經濟學理論大體類似這樣的狀況。
我們要討論中國經濟的轉軌,特別是最近提出增長模式的轉軌,我給大家比較一下,從亞當斯密的角度和凱恩斯的角度,有一些什么樣的不一樣?亞當斯密的理論也蠻簡單的,經濟學家應該關心什么?關心財富的增長和經濟的增長,財富的增加和發(fā)展從何而來,來自于技術進步和創(chuàng)新,技術進步和創(chuàng)新、生產力創(chuàng)新又依賴于分工,由于有分工,才有專業(yè)化,才有專心致志的研究和開發(fā),最終才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分工深度由什么決定呢?由市場的交易,包括市場的規(guī)模決定,市場規(guī)模的擴展本身導致分工提升,導致技術進步,又導致經濟發(fā)展,經濟發(fā)展再進一步提升市場的規(guī)模,這樣就形成正的循環(huán)。從這個模型理解中國這30年的變革以及現在面臨的問題,其實也是蠻有意思的。這30年里邊,重要的就利用市場,包括市場的規(guī)模。當我們走向國際,我們利用全球市場之后,可以利用全球分工上的優(yōu)勢導致他們的發(fā)展和進步。未來我們的潛力在什么地方呢?仍然是在利用市場和利用市場的規(guī)模。去年我在這里講的,中國過去利用國際市場應該是比較有效的,但是國內市場開發(fā)可能是不夠的,未來怎么樣開發(fā)國內市場,這一點非常重要。
經常有一些錯誤的認知,我們用凱恩斯理論理解的話也蠻簡單,凱恩斯一個公式,GDP等于消費加投資加進出口,如果愿意的話也可以寫上政府部分。GDP怎么樣增長呢?用現在流行的說法,三駕馬車,這駕馬車跑不動讓那駕馬車跑,出口不行了,我們去年靠投資,政府大規(guī)模增加投資,現在投資不行了,太多了,靠什么?靠消費,這就是理解我們增加的基本模式。從這兩個角度理解未來轉型是很不一樣的,如果用亞當斯密理論理解的話,中國需要做的是開發(fā)國內市場,但是用凱恩斯理論主義的話,就變成增加內需,凱恩斯說增加內需,這是兩個非常不一樣的概念。下面我從這兩個政策的含義,讓我們分析一下,它有什么大的不一樣。亞當斯密的理論來講,它實際上是微觀經濟學的概念,但是從凱恩斯角度來講是宏觀經濟學的概念。進一步講,亞當斯密來看的話,企業(yè)家來創(chuàng)造新的產品,創(chuàng)造新的需求,從凱恩斯角度來說,開發(fā)國內市場變成增加需求,變成政府的功能,特別是政府通過貨幣政策,或者財政刺激政策增加總需求。打一個比方要更好的理解,凱恩斯主義需求不做了,大家都買電腦,政府補貼,原來一個人一臺電腦,現在讓你買兩臺,或者讓電腦提前退休,從亞當斯密的角度來講,什么叫增加需求呢?蘋果公司生產的IPAD就是真正的增加需求,真正開發(fā)國內生產。進一步延伸,開發(fā)國內市場必須要靠創(chuàng)新,這是從亞當斯密的角度來看,從凱恩斯角度來講,開發(fā)國內市場并不需要創(chuàng)新,更多需要的是貨幣政策刺激它。貨幣政策的刺激抑制創(chuàng)新,但是一個企業(yè)家發(fā)現東西靠貨幣的擴展可以很容易賣的時候,沒有企業(yè)家會真正認真搞創(chuàng)新,因為創(chuàng)新是持續(xù)長期非常冒風險的行動。
從亞當斯密的角度來看,要開發(fā)市場,要靠企業(yè)家,而企業(yè)家靠什么呢?靠激勵機制,產權就必須要有安全的保證,創(chuàng)新應該得到有效的回報。我們再看投資,在亞當斯密來看,投資為了什么?投資是為了增加未來生產率,我今天放棄一百塊錢的消費,未來投資后能不能帶來110、120,所以投資本身為了提升效率,如果不能提升效率的話,投資就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從凱恩斯主義的角度來看,投資就是為了增加需求,無論有沒有效率,只要投資,就可以增加總需求,所以需求那一塊就會上去,所以GDP就會增加。按照凱恩斯主義增加的總需求是浪費性的,不僅效率不高,而且好多是完全是浪費。
我們再進一步看貿易,用亞當斯密的觀點來看,充分利用市場,我們就可以進一步分工,進一步創(chuàng)新,市場靠自由的貿易,自由貿易是沒有制度性的限制,盡量把交易成本降低,這樣的話,我們的經濟就可以發(fā)展。但是從凱恩斯的角度來講,大家可以看到,只有進出口在增加需求,帶動經濟的增長,如果說凈進口是正的話,對經濟的貢獻是負的,好比說這個國家出口了100萬美元,但是進口了90萬美元,凈進口10萬美元,一算一駕馬車出口對GDP的增加是正的,另一個國家出口是100億美元,但是進口101億美元,進出口是負的,算出來發(fā)現貿易對GDP增長是負的,今年貿易不僅沒有增加GDP,而且減少了GDP,非常地荒唐。從凱恩斯理論主義來講,一定會導致貿易保護主義,因為只有少從我們這兒進口,從我們這兒出口才能增加GDP,從亞當斯密角度來講這是完全錯誤的。
比如轉型、發(fā)展國有企業(yè)還是民營企業(yè),如果用凱恩斯主義理論的話,不管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只要有需求就好,在法制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什么是增加總需求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國有企業(yè),去年中國經濟刺激當中大量的貸款都留給了國有企業(yè),從亞當斯密來講這些國有企業(yè)本身是沒有創(chuàng)新的動力,經濟持續(xù)的增長是具有巨大的傷害,而不是積極的意義。
從增加消費的角度來講,如果說國有企業(yè)占到經濟的比重那么大,現在仍然在35%以上,國內市場是沒辦法開發(fā)的,為什么?GDP不能真正變成老百姓的購買力,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十幾年發(fā)生的現象,特別是過去幾年發(fā)生的現象,居民的收入份額不斷萎縮,“彈劾”了經濟的轉型。剛才講到了持續(xù)的問題,我們在討論的時候,經濟學家都知道,凱恩斯主義關心短缺問題,不關心長期問題。我們要考慮到,如果一個短期的政策,沒有給這個國家長期發(fā)展帶來傷害的時候,為什么仍然要堅持這樣一種政策呢?唯一的理由是政治上的考慮,因為政治家一般只考慮短期的事情,不考慮長期的事情,凱恩斯主義也就適合只考慮短期利益的政治家使用,非常不幸,短期有時候太短,來不及逃的時候就發(fā)生了。
去年這個時候我們都在關心怎么樣提高總需求,我們用各種各樣的刺激政策,增加貨幣,增加貸款,降低利率,各種補貼等促進我們的需求。上個禮拜國務院剛開完會,最擔心的是什么問題?物價問題,甚至有必要的時候,要用行政手段干預物價,這是一個新的說法。實際上說白了,計劃經濟時候的價格管制。去年為了把經濟提到8%,我們要付出不僅僅是通貨膨脹的代價,還有國有企業(yè)規(guī)模份額在擴大的代價,還有體制上的改革可能出現倒退的代價,所以我再次呼吁大家,我們回到經濟學的基本問題,讓我們重新讀一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不要再相信凱恩斯主義的那些政策。謝謝大家!
【獨家稿件聲明】凡注明“鳳凰網財經”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鳳凰網財經頻道(010-84458352)聯系;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編輯: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