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走出Google 幕后發(fā)生了什么
中國科技業(yè)最富聲望的職業(yè)經理人突然告別這列他所掌控的豪華列車。幕后發(fā)生了什么?
本刊記者 張亮
本文全文刊載于下周出版的《環(huán)球企業(yè)家》雜志,因為一些原因,我只能先把它的上半部摘出,不過應該已經可以回答大家當下的問題。
進入八月,谷歌中國區(qū)的員工們似乎難得見到李開復一面。月初,他飛回了公司在硅谷的總部,向CEO及兩名創(chuàng)始人做階段性述職,到月底,他又要送大女兒赴美讀書。外界偶爾洞悉其行跡,倒是通過Twitter——自從六月底正式登錄,他已迅速獲得三十六萬名關注者,在那上面,除了谷歌,他還談談美食和自己即將出版的新書。
但無論日常的屬下還是網上的擁躉均無從知曉,兩趟旅途中,李開復的身份已經悄然改變:8月5日,他正式請求辭去谷歌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qū)總裁的職務。
過去四年中,中國商界沒有誰的離職傳聞比李開復的更多,但沒有人能夠猜到李開復與谷歌的故事將這樣劃上句號。
二度赴美之前,李開復單獨約見了本刊記者,小心翼翼的透露了自己的變化和計劃。他一如既往的平靜、樂觀,但目光肯定。
李開復的選擇
自從2005年李開復不無戲劇性的成為了谷歌在中國市場的負責人,外界似乎很容易得出假設,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李才會離開:或者因成績欠佳而被撤換,或者隨宣告失敗的谷歌一同離開中國市場。
其實還有第三種可能,即李開復主動選擇離開。這當然是一個頗有難度的選項:充足的去職理由、稱心如意的機會,以及恰到好處的時機,三者缺一不可。
人們通常忽略這種可能性,除了認為它太困難,還因為人們近乎本能的懷疑,職業(yè)經理人是否還有其它選擇?具體到李開復身上,這個曾在微軟和谷歌兩家科技巨頭任副總裁的人,似乎一時間也找不到更好的平臺。
但也非常符合人性的,正因為此,李開復不得不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比如,要是某一天離開谷歌,他甚至不能直接享受一段假期——這太容易被外界理解為他失業(yè)了。
李開復本人說,他開始試探新機會,始于2008年下半年。這得到了知情者的確認。曾任李開復助理、后離職創(chuàng)業(yè)Lightinthebox.com的郭去疾回憶,他在更早時對李做出過一些建議,比如在2007年資本市場熱絡時接下一家美國風險投資公司的中國基金,或者在奧巴馬參選之初去助選,或許可以由此轉入政界。但李開復均未采納。
的確,在2008年之前,李分身乏術。他先要解決谷歌在中國的生存問題。
這是個亂麻般糾結的挑戰(zhàn)。中國的法律法規(guī)約定,只有獲得本地ICP牌照,受本地政策管理,谷歌才能在這里經營;美國總部的高層則認為,谷歌在全球都是一家特立獨行的公司,不應屈就;李的一些中國同事以及谷歌全球的擁護者們急切期待這家“銜著金匙出生”的公司迅速在中國市場做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而谷歌的對手則如臨大敵,不惜代價提高競爭門檻??被卷在漩渦中間的李開復手上的牌并不多,時間更緊。
用了大約兩年半的時間,李才逐漸理順了主要矛盾。他說服總部遵守中國法律,設立本地域名、取得ICP牌照。他構建了一支由年輕工程師構成的團隊,先集中改善搜索質量,繼而補齊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線,比如地圖、輸入法,最終啟動谷歌音樂這樣全球未見的項目。他還以遠交近攻的戰(zhàn)略,團結了騰訊、新浪、天涯等中國互聯網的主流力量,從流量和聲勢上穩(wěn)住了谷歌在華的市場份額。
凡此種種,并非多么的燦爛耀眼、開風氣之先,但它們行之有效。在此期間,李開復屢屢因為驚喜欠奉而為外界詬病,而一些他全力推進的事務也非總部總能甘之如飴,但他率領其團隊在美國文化和中國現實之間打拼出來一個平衡點—不管表面看來怎樣和氣、收斂,李開復是有其尺度和勇氣的。
到了2008年,業(yè)界已經默認現實,谷歌成為了外資互聯網巨頭中唯一在本土化之后依然舉足輕重的選手。
兩個數字足以說明這點。它的市場份額已經從最低點時僅有16%,到2008年升至25%以上(亦有統(tǒng)計稱達到30%)。另一個此前罕為外界所知的數字是谷歌中國的收入:它在2008年達到2億美元,在2009年更是可能接近4億美元,后一個數字與2008年百度31億元人民幣的收入規(guī)模已經相去不遠。
無論怎么看,李開復顯然已經度過了自己最艱難的時光。早在2007年,一名熟悉谷歌總部的人士即對本刊表示:“施密特從來沒想過換掉李開復,他更擔心開復離開?!倍诮衲晁脑拢钍盏搅丝偛颗砂l(fā)的未來四年的期權,據說與他加盟谷歌時的數目相當。換句話說,未來四年李開復完全可以獲得千萬美元收益。
但到2008年下半年,李開復已經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可能性了。
相關專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張亮
編輯: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