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底線:不主動升值!
環(huán)球財經研究院 高海濤
事實上,有關人民幣升值問題的博弈從未停歇。2009年中國共遭到115起貿易保護調查,涉及金額127億美元。其中,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涉案額占到55%,包括12起反傾銷,10起反補貼,特保1起,和一些其他措施。雖然每當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時貿易保護主義都會抬頭,但美國如此集中地對中國實行貿易制裁,變相壓迫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重要考慮。
欲加之罪
目前歐美發(fā)達國家的最低工資大約是中國的13倍,而中國的卻比其他較弱的發(fā)展中國家高出約一倍。當下全球處于絕對的兩極分化:歐美發(fā)達國家是一極,中國及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是另一極。人民幣與美元匯率從1994年到2005年11年間保持不變,人民幣掛鉤美元,其幣值兌發(fā)達國家的貨幣是下降了,但人民幣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貨幣并沒有下跌。導致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斷層明顯存在,而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一哥,人民幣的幣值是斷層的分水嶺。
事實上,發(fā)展中國家的快速發(fā)展能對所有人都有利。它有利于本國國民,讓他們的生活水平發(fā)生轉變;也有利于富裕國家,讓它們贏得廉價進口和更大的出口市場。
以美國為例,這些年價廉物美的進口中國貨急升,使那里的家庭日常用品價格急速下降,一方面壓制了通脹,另一方面增加了美國家庭的儲蓄空間。再者,中國貨進口美國的收入,絕大部分落在美國商人與專利持有者的手上。因為中國商品價格低廉,實際上中國商品進口美國的總值占美國國民收入的比重不高,但重要的是美國家庭由此節(jié)省的錢比進口的中國貨價高很多,這等于大大增加了美國消費者的實際收入,間接拉動了美國民眾對非進口產品的消費,支撐了美國經濟近十幾年的繁榮。
鑒于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斷層過大,這種全球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不可能通過匯率的調整得以改變。也就是說,中國的貿易產出不是跟上層的先進之邦競爭,而是與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競爭。根據(jù)這幾年的經驗,人民幣兌美元上升10%左右,大量工業(yè)訂單就跑到越南等地區(qū)去。 基于此,人民幣主動升值不會改變當下全球貿易格局,也就無助于歐美國家降低其貿易赤字。
事實上,所謂“匯率被嚴重低估的人民幣乃造成全球經濟不平衡的罪魁禍首”的言論純屬欲加之罪,中國雙順差并不像所表現(xiàn)得那樣大。由于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存在出口退稅的優(yōu)惠政策(在計算免退稅額時,需要扣除出口產品中的進口原材料部分),因此出口商有虛報出口、少報進口的激勵。而且,中國在2003年下半年以來即已形成人民幣升值預期,大量國際投機資本為規(guī)避資本賬戶管制,通過虛報出口貨物價值和轉移定價的方式,采取貿易賬戶進入中國,也使得貿易順差看起來虛高。中國長期的雙順差是國際產業(yè)鏈分工的必然結果。
升值之殤
穩(wěn)定持續(xù)的經濟發(fā)展是當下中國面臨的最為重要的目標。出口部門曾經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引擎,目前出口、投資和消費依然是推動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三駕馬車,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許多出口企業(yè)為跨國公司打工,出口產品利潤水平低于10%。如果一次性升值過高,將導致這些出口企業(yè)虧損,危及到它們的生存。
中國外貿相關行業(yè)就業(yè)人口超過1億,其中外資企業(yè)就業(yè)人口4000多萬。許多出口部門的工作機會由大量的中小企業(yè)提供。如果出口企業(yè)大面積虧損,倒閉和裁員將不可避免。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對中國出口需求下降,直接造成廣東和浙江許多企業(yè)倒閉。千萬民工返鄉(xiāng)便是例證。如果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其對出口行業(yè)就業(yè)的影響可能與金融危機相當。
此外,人民幣升值的貿易影響:表面上看,人民幣升值似乎有助于降低進口產品價格(特別是以原材料、礦產和原油等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價格),提高出口產品價格,改善我國的貿易條件,并最終改善我國消費者的福利水平。然而情況并非如此。在美元貶值的大趨勢下,大宗商品等的價格飆升速度比人民幣升值遠遠要快,所以人民幣升值不會從根本上降低進口商品一般價格。況且中國作為進口大國,從國際市場上購買的增加會拉高進口商品的價格。
從出口來看,由于中國的出口產品多數(shù)為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可替代性強的產品,人民幣升值只會導致兩種結果:出口產品的價格進一步降低以維持原有的國際市場份額,部分產品由于無法進一步壓低價格導致海外市場的喪失。以匯率的出口彈性為0.7計算,2005年4月以來至2008年9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15%,則出口將相應減少14.805%。由于在此期間中國出口總額達37470億美元,意味著這期間人民幣升值將導致我國出口減少5547億美元。
盡管中國向經濟注入的需求比大多數(shù)國家都要多,在2008年底出臺了4萬億的刺激方案,但刺激方案大多聚焦于固定投資,從中期而言會為中國經濟創(chuàng)造更多的工業(yè)產能,并向全球市場釋放更多的廉價出口產品。一旦人民幣單方面大幅升值,產能加劇過剩這一現(xiàn)實將進一步惡化中國復蘇進程。
應對之策
國外(尤其是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通?;谌N原因。基于政治考慮,博取選民選票,這在美國體現(xiàn)尤甚,此其一;基于各國自身利益考慮,如工會保護勢力、失業(yè)人群等,此其二;第三,人民幣升值緩解全球經濟的“不平衡”。全球經濟不平衡的突出特點,乃是中國持續(xù)大額的“雙順差”及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和雙赤字。通常的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助于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減少,有利于國際經濟的“再平衡”。
在理解了美國的真實意圖之后,中國的應對策略也就水到渠成:
第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實行不對稱掛鉤:當美元主動升值時,保持與美元匯率穩(wěn)定;當美元主動貶值時,允許人民幣對美元小幅升值,但前提是保持人民幣對主要發(fā)展中國家競爭敵手的本幣匯率相對穩(wěn)定。
第二,在與美方談判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增加對美國進口這一有力工具換取美國對人民幣問題的冷處理。具體的策略包括許諾降低對美國產品的進口關稅;政府適當引導大型國有企業(yè)的對美產品定向采購等。
第三,敦促美國放開對中國高精尖產品的出口限制,并許諾對逐步放開的此類高精尖產品的大額采購。
第四,從政治和經濟層面積極推進人民幣與發(fā)展中國家貨幣之間的匯率穩(wěn)定機制。今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全面啟動無疑是達成上述目標的里程碑事件。此外,在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積極推動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貿易的人民幣結算制度,也是實現(xiàn)與這些國家保持匯率穩(wěn)定的有效途徑。
第五,確保從政府、學術界到民間輿論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這一問題有深入、統(tǒng)一的認識,增強央行在這一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和決策透明度,消除人民幣一次性或大幅升值的預期,從而降低本文列舉的由人民幣升值預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第六,向市場明確,即使允許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其每年貶值的幅度不應該超過2%。熱錢涌入的多少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高低成比例的。熱錢的特征是快進快出,實現(xiàn)短期高收益。人民幣一次性升值10%和5年之中一共升值10%,其對熱錢的吸引力絕對不會等同。人民幣每年升值最多2%帶來的收益不會對追求短期高回報的熱錢投機者產生什么誘惑。如果是愿意等待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資金,我們便不應當稱其為熱錢,而應當看作是中長期投資,這樣的資金我們應當歡迎。人民幣年升值幅度不超過2%,應當在一年之中以微調的方式實現(xiàn),這樣也可避免一次性調整產生的投機行為。上述策略能否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關鍵是,央行需要在這一問題上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政策和底線,并嚴格執(zhí)行。
第七,逐步有序打通中國投資人進入國際資本市場的通道。此舉可以拓寬國內投資者的投資渠道,避免大量資金扎堆于股市和房市,同時還可有效防范更多的中國富人投資移民和地下錢莊的財富外流。
相關專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作者:
編輯:
zhang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