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在即,火車票價又成公眾關注焦點,先有報道,2011年1月11日起,上海與重慶、成都將對開動臥列車,該線路采用目前國內(nèi)最高級的臥鋪車廂,最貴票價為2330元,堪比五星級酒店房價,而這還是打了7折的價格,引爭議;隨后又有新聞說,上海至北京的一趟動車的“高級軟臥遇冷”,“將在2011年1月5日被全部改造成普通軟臥”。
這邊新開,那邊取消,這有可能是鐵路價格、運力的正常調(diào)配,但也有可能正反映出鐵路部門對票價制訂的一種矛盾心態(tài)。同時也是中國的高鐵建設大跨步前進后,同時滋生的一個難題,數(shù)以萬億計的資金投入后,高鐵運營如何既能達成經(jīng)濟利益,又能保障群眾利益?
對此,鐵路部門顯然準備較徹底地貫徹市場經(jīng)濟法則,在提速與提高舒適度的同時,票價也被大幅度提高。但另一個結(jié)果卻是,老百姓開始抱怨搭乘火車出行的成本大幅增加,甚至貴到不可承受的地步。據(jù)報道,即便在富庶的長三角地區(qū),不少大學生也由于負擔不起滬寧高鐵的票價而改坐長途汽車返鄉(xiāng)。這如果是在春運期間則甚至可能會被上升至關乎社會公平的高度。由于一票難求,春運旅客對票價的敏感度普遍降低,而這時候?qū)⑦\力向“豪華動臥”傾斜,無異于一次對旅客明目張膽的盤剝。
從經(jīng)濟學角度來說,這些本無可厚非。事實上,如果考慮高鐵的巨額建設投資,現(xiàn)有的高票價甚至連“賺取利潤”都說不上。但正如我們往往習慣于稱呼“鐵道部門”而不是“鐵路企業(yè)”所表明的,鐵路運輸在中國絕不僅是一種經(jīng)濟行為,而更具有公益性,它不但要追求投資回報,更要顧及社會公共利益,高鐵大規(guī)模修建的結(jié)果應該是使更多中國人能夠搭乘火車更快更舒適的出行,而不是用高票價把他們拒之門外。
如果站得更高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追求鐵路票價的公益性不僅是一種福利行為,它與中國的整體利益并不違背。近年來,中國之所以費大力氣修建高鐵,其目的絕不是意圖通過賣票賺取利潤,作為一種基礎設施投資,高鐵所帶動的是整個中國的發(fā)展與全社會效率的提升。對于高鐵的運營,不能只著眼于“利潤”算小賬,而應綜合評估算大賬。因此,如何立足社會整體利益與群眾利益,設定合理的票價,才是發(fā)揮其最大價值的關鍵。
而要徹底解決高鐵高票價的問題,除了鐵路部門推進改革,加強監(jiān)督,減少成本,提高效率之外,政府對高鐵票價的大力補貼也必不可少。據(jù)鐵道部透露,在國外鐵路票價大部分由沿線各地政府補貼,而在中國卻僅有成灌鐵路實現(xiàn)了“補貼制度”。之前,中國已經(jīng)在高鐵建設上投資了數(shù)以萬億的資金,何吝再投一部分資金補貼票價,以起畫龍點睛之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