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退休干部促成二次房改聯(lián)名議案 “院外游說”悄然萌芽(2)
三年院外游說史 現(xiàn)年61歲的李明,原遼寧省外經(jīng)貿廳企管處的退休干部。出于對高房價的擔憂,李明近幾年一直在調研住房制度。他認為第一次房改的完全市場化是房價高企的根本原因,要想改變,必須再有“二次房改”。 老人一無背景,二無人脈。他的游說方式很原始——給全國各地的政協(xié)委員和人大代表們寫信。 2009年10月到11月期間,患有頸椎病的李明,每天堅持寫20-30封信,然后騎自行車到郵局,以平信的方式寄出去。 “平信每封1.2元郵費,我寄出了1000封,如果用掛號信,我承受不了。”李明說,他2000年就退休在家,目前每個月退休金約3800元。3年以來,他靠自費奔走于大連與北京之間,靠進京活動以及寫信,去宣傳他的“二次房改”。 2008年“兩會”前夕,李明先是寫信給全國各個省市級人大常委會,呼吁支持“二次房改”。他的核心主張是,目前政府和開發(fā)商的兩極住房建設體制需要改革:地方政府沒有動力去做住房保障,開發(fā)商沒有動力去降低房價,因此需要引入第三方力量,政府需要以優(yōu)惠供應土地等政策優(yōu)惠支持“三三制”房改。 1000多封信寄出,是泥牛入海,沒有回音。 隨后,他做出了一件讓“二次房改”徹底揚名的舉措。 2008年2月份,李明聯(lián)系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并與之一起合作在北京舉行了一場住房保障為主題的論壇。 因為是自掏腰包和人民大學合辦這場論壇,人民大學盡可能多地承擔了所有費用,李明自己也花進去不少錢。那段時間,他天天住在北京一家便宜旅館內,以旅館電話作為他的“二次房改”熱線。 那次論壇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生們,聯(lián)合在京高校的300多名博士生,在2008年全國“兩會”前夕上書全國人大,提議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推進住房制度改革。 “公車上書”引起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鄭功成的注意,他很快將這些建議遞交給全國人大。住房保障法立法,由此被全國人大提上議程。 2009年7月,有消息說住建部正牽頭制定住房保障法。而根據(jù)參與立法的專家透露的信息,李明認為住房保障法草案仍然局限于政府和開發(fā)商兩極提供住房,對“公共性住房”建設的必要性仍然重視不足。 于是,他決定在今年“兩會”上再度“出嘴”。 早在2009年11月底,李明就將1000多封倡議信寄了出去。這次,他不再通過各地的人大常委會,而是通過在網(wǎng)上查找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將信寄給全國各地的政協(xié)委員和人大代表。 第一個給李明打來回電的是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常委、南開大學醫(yī)學院教授朱開慧。她在11月3日告訴李明,她想今年將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和推進“三三制”房改的建議作為議案,希望李明幫他了解更多信息。 “非常感謝您!”李明在電話中喜極而泣。 “應該感謝的是您!”朱開慧回答。 隨后,李明又收到了十數(shù)位有影響力的代表和委員們的來電。 接到李明的信時,遲夙生正在看電視劇《蝸居》?!斑@讓我想到了更多的年輕人,高房價讓他們失去了很多機會。”遲夙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李明。 這位在黑龍江開設律師事務所的全國人大代表,迅速集合了30多名律師,放棄假日休息,和李明一起,將他原來的建議信從法律方面進行規(guī)范,起草了共有10章28條“中國人民共和國住房保障法草案建議稿”,在2010年兩會上提交。
相關專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鳳凰獨家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