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標普搭臺、全球資本市場參演的大戲中,中國股市也未能成為“股災傳導鏈”上例外的一環(huán)。在屢次預言失準之后,似乎無人再敢輕言A股“見底說”。這究竟是跌勢不止的恐慌開始,還是抄底的好時機?又有誰懷揣著陰霾過后一夜暴富的夢想,躍躍欲試?[網(wǎng)友評論]
“當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巴菲特正用實際行動兌現(xiàn)自己的這句投資理念,就在全球股市的投資者逃離時,巴菲特卻認為投資良機已經來臨。 [詳細]
股民對未來無法預期,外界有點風吹草動就可能就促使股民提前拋售股票,股市便可能會朝著2600、2500點的方向跌停。 [詳細]
做熟悉的股票。不要聽人家說這個好那個好。真的對個股研究透了,那么大盤的上下,其實就與你關系不大了。 [詳細]
廈門匯為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兼總經理顏曉智昨日午間在網(wǎng)絡上公開表示,在員工要求下,其“提早發(fā)了3個月工資”給員工“投入股市”,并認為“急跌至少是搶中線籌碼OR(或)短線搶反彈的機會”。[詳細]
上海睿信投資公司董事長李振寧也認為,美國股市對中國股市影響不大,中國A股下跌幅度太大。目前有可能是最后一跌,砸出一個底來。[詳細]
新華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jiān)王衛(wèi)東認為,美國債務評級下調和歐債危機引發(fā)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擔憂顯然是導致近期市場大跌的罪魁禍首,但從國內宏觀經濟基本面來看,市場對此反應過度。在內外圍經濟形勢未明朗前,股市調整仍需時日,但長期向上趨勢難改;筑底過程中投資機會再度來臨。[詳細]
湘財證券認為,上證指數(shù)早盤跌到了重要支撐位2450點到2500點區(qū)域下方一點的位置獲得支撐并強勁反彈。上證指數(shù)日K線提示,大盤的階段性低點或已探明,指數(shù)很難向下繼續(xù)創(chuàng)出新低。在未來的兩周左右的時間,上證指數(shù)會在一個箱體內震蕩整理,并重新聚集新的能量。[詳細]
如果全球經濟復蘇之勢瓦解,作為世界最大出口國的中國不能置身度外。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勢必對國內的出口貿易有所影響,支持經濟增長的空間將減少,而經濟增長減速意味著上市公司利潤減少,CPI以及原材料價格的高企也將極大影響上市公司的生存環(huán)境。因此從中線角度來看,目前滬深股市尚難言大底,逢暴跌后只可適當做一把短線抄底,僅此而已。[詳細]
|
當此全球近乎“崩盤”的行情,花旗更大膽預估A股指數(shù)目標為3400點?;ㄆ煦y行明確表示,并不因美債遭降級而對后市看空,雖然近期金融市場將持續(xù)波動,但對股市前景仍抱樂觀態(tài)度,近期下跌會成為買入良機。 [詳細]
各國政府救市如火如荼,在日本、韓國之后,中國也開始表態(tài)。國務院總理溫家寶8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國際金融形勢及其影響,研究制定應對措施,表示將繼續(xù)采取綜合措施,維護我國經濟和金融安全。 [詳細]
不少基金業(yè)內人士透露,保險、社保等掌握龐大資金的大機構,正在通過“小跌小買、大跌大買”的方式,一方面買入指數(shù)基金間接入市,另一方面買入金融地產等藍籌直接入市抄底。 [詳細]
機構分析,短期外部危機與內部通脹壓力繼續(xù)存在,市場仍將維持弱市震蕩格局,不過由于近日A股市場受外圍股市拖累,大幅下跌至2500點左右,估值底部或已出現(xiàn)。 [詳細]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評級展望負面。此舉將再次引發(fā)世界對美債危機的擔憂,增加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投資者信心將面臨考驗,金融風暴或開始發(fā)酵。 [詳細]
歐債危機的持續(xù)蔓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經濟增長依舊緩慢,內需虛弱,投資者難以相信這兩個國家有足夠的能力降低債務以避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向其蔓延。從長期來看,歐債危機是未來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詳細]
可以預見,由評級機構引發(fā)的做空風暴并沒有結束,而僅僅是剛剛開始。如果其他的評級機構加入到做空隊伍,后市大幅震蕩在所難免。所以,從操作角度看,此時要靜觀其變,不宜貿然抄底。 [詳細]
我國是債務危機買單者之一,損失從一開始就注定不可避免。在賬單總得有人付的大前提下,我們的經濟和股市是不可能置身度外的。很明顯,未來全球經濟增速必受影響,我國出口這條路將受阻礙,許多上市公司業(yè)績必受影響。 [詳細]
一些投資經理表示說,他們正在考慮進行一些逢低買盤。任何反彈是會持續(xù),還是更多拋售前的暫時停歇,這可以顯示一場更長期下挫的可能嚴重程度。[詳細]
2008年,雷曼兄弟倒下時,一個名詞被大家所熟悉,那就是“去杠桿化”。當時,金融機構對高額利潤的追逐,導致了過度杠桿化。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桿(Leverage)操作,隨著美國房地產價格的下跌,按揭貸款出現(xiàn)了大量的壞賬,基于按揭貸款基礎上的CDO和CDS市場面臨崩盤,可以說,上一輪次貸危機,是金融企業(yè)的信用擴張到了極致,難以為繼的一個結果。[詳細]
金融機構等企業(yè)的信用擴張周期結束后,本來應該進入一個收縮期,但是由于太多的金融機構卷入其中,“大到不能倒”,政府出手救市,于是乎,美國投入8500億美元救市、歐洲投入超過2萬億美元救市方案、日本央行向金融系統(tǒng)注入了超過2萬億日元的資金,中國則推出4萬億人民幣救市計劃,于是,2008年的危機從金融信用擴張,逐漸演變成政府信用擴張。為今后留下了隱患。[詳細]
政府救市,是以政府的信用擴張為代價,試圖收拾金融機構信用擴張后留下的爛攤子,但是與政府信用擴張相對應的,同樣是資產價格的暴漲。這一連串救市活動,實際上,以政府的信用擴張,接替了金融機構的信用擴張,在短期內緩解了金融系統(tǒng)崩盤帶來的巨大危害,但是如今,“拆東墻補西墻”的結果是,全球資本市場又將自吞政府信用泡沫破裂的苦果。[詳細]
今年上半年,雖然首發(fā)新股數(shù)量與IPO融資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但上市公司再融資呈迅猛上升之勢。來自Wind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顯示,截至7月初,今年已有199家公司發(fā)布了預計募集資金5089億元的增發(fā)預案,為去年同期1013億元的5倍,而去年全年的增發(fā)總金額也不過3520億元。上市公司的貪婪與毫無節(jié)制的融資行為,導致市場無法承受。 [詳細]
今年既是新股次新股的“破發(fā)年”、業(yè)績快速“變臉年”,更是上市公司高管的“離職年”。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僅在7月份,就有超過90家上市公司高管出現(xiàn)離職,涉及人數(shù)超過百人之多,平均每天達3~4位。高管“離職潮”的背后,是其套現(xiàn)的沖動在作怪。高管紛紛掛靴而去選擇套現(xiàn),既是上市公司的損失,也表明其對于相關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并不看好。如此背景下,投資者如何對上市公司有信心?[詳細]
據(jù)統(tǒng)計,1~7月份,國有股遭遇減持套現(xiàn)33億元。而在2009年的1~8月,有記錄的國有股減持套現(xiàn)金額為14.96億元,去年同期國有股減持套現(xiàn)23.52億元。從國有股套現(xiàn)金額上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今年以來,高達10.7萬億元的地方債務已引起廣泛關注,一些地方部門將化解債務風險的希望寄托在股市上。由于國有股數(shù)量龐大,如果地方債務危機升級,國有股的套現(xiàn)必然進一步對市場形成更大的壓力。[詳細]
只要看看那些股價異動后上市公司再發(fā)相關公告就可明白,內幕交易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投資者利益絲毫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