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報道刮起的臺風
2000年10月,北京出版的《財經》月刊發(fā)表了一篇重要報道《基金黑幕》,對中國剛剛起步的證券投資基金提出了言辭激烈的批評,在市場上引起了強烈的震動。這篇報道的線索是上海證交所監(jiān)察部一位研究人員制作的研究報告,這個研究報告通過對當時全部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屬下的22家證券投資基金在股票市場上所進行的大宗股票交易的跟蹤紀錄,分析這些基金的操作行為,其中大量違規(guī)、違法操作的事實讓每一個讀者都感到觸目驚心。
當時,證券投資基金在中國資本市場還算是一個新生事物,它在1998年誕生以后,被作為市場管理部門推進市場建設、發(fā)展機構投資者的一個成就而得到了高度評價。這些基金在發(fā)展初期,也得到了市場管理部門從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比如每一個新股發(fā)行公司都必須切割出一定額度由基金認購。但是,這些基金在從事股票交易時,卻出現(xiàn)了許多公然違反市場法律的行為,一些市場莊家常用的手段,在這些基金的運作中也比比皆是。比如,在1999年8月9日到12月3日的時間段中,就有博時基金管理公司和國泰基金公司存在很頻繁的雙向倒倉行為,在1999年12月3日到2000年4月28日的時間段中,參與對倒的基金公司更多。有的基金公司參與坐莊以后,與其所屬的證券公司或信托投資公司聯(lián)手,接過它們高位倒過來的籌碼,讓證券公司和信托投資公司順利出局,卻把自己頂到高位套牢的位置,基金成了其他機構坐莊的工具。這種行為造成了市場交易的假象,也嚴重侵犯了基金持有人的合法權益。因此,《財經》雜志刊出的這篇報道引起了市場震驚是必然的,投資者要求監(jiān)管部門介入調查,嚴肅處理基金的違法違規(guī)現(xiàn)象。
《基金黑幕》一文的發(fā)表和它在市場上引起的軒然大波,終于引起了證監(jiān)會的重視。在列入檢查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未發(fā)現(xiàn)相關異常交易行為的有2家,發(fā)生相關異常交易行為,但情況屬于偶然現(xiàn)象或較輕微的有5家,大成、長盛兩家基金管理公司的異常交易行為記錄數量接近或者超過了平均水平,博時基金公司的異常交易行為記錄數量明顯突出。為了維護市場秩序,中國證監(jiān)會最終決定,對博時基金公司的行為是否構成證券欺詐行為進行立案調查,對該公司負有領導責任的基金從業(yè)人員,暫停其基金從業(yè)人員資格或者高級管理人員從業(yè)資格。
這起《基金黑幕》事件,從最初的一篇報道開始,在當時的基金業(yè)刮起了一場震動頗大的臺風,對于促進基金業(yè)的規(guī)范化運作有其一定的積極意義。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自1998年問世以后,曾被賦予“專家理財”的神話色彩,但市場的實踐卻打破了附著在基金身上的這種油彩,《基金黑幕》的發(fā)表,還基金的本來面目于天下。事實上,基金雖然號稱“專家理財”,但面對復雜的市場,事實上不可能有“常勝將軍”存在,而如果監(jiān)管部門對基金采取特別保護措施,給它們貼上某種“政治正確”的標簽,只會使它們往操縱股價的道路上滑行。在《基金黑幕》的風波發(fā)生以后,管理層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加強了對基金的監(jiān)管,但是,從長期的實踐來看,由于管理層深陷于對行情進行調控的困局,因此基金經常被用來作為管理層調控行情的工具,這種做法,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基金的健康發(fā)展。
更多數據,請訪問鳳凰網財經數據中心(http://app.www.dali56.com/data/)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周俊生
編輯:
lizy
|
- ·關于國聯(lián)安信心增益?zhèn)妥C券投資基金認購201O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企業(yè)債券(15年期)的公告
- ·關于國聯(lián)安信心增益?zhèn)妥C券投資基金認購2010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企業(yè)債券(15年期)的公告
- ·關于國聯(lián)安信心增益?zhèn)妥C券投資基金認購201O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企業(yè)債券(15年期)的公告
- ·華寶興業(y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首只中國A股風格指數ETF即將認購
- ·500億美元 中國率先認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券
- ·中國率先認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券 簽署500億美元協(xié)議
- ·鈕文新:基金認購量減少 熱錢流出中國
- ·關于金元比聯(lián)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基金認購2009年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企業(yè)債券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