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9點40分,一份高盛提供給中國客戶的報告,其中赫然提示:近期中國央行連續(xù)性的貨幣政策,很可能引發(fā)加息預期,建議客戶賣出手上獲利的全部中國股票。10點,香港恒生指數開盤大跌,全天跌477.72點,跌幅1.93%。香港股市開盤下跌迅速波及到A股,上證指數一路暴跌,跌破3000點關口至2985.44點,跌幅5.16%,深成指更是下跌7%,創(chuàng)下2009年8月31日以來單日最大跌幅。[詳情]
上調印花稅謠言,以及某國際知名投行向投資者群發(fā)賣出中國股票郵件則是大跌的導火索,而在此前不久,正是這家投行發(fā)布了積極看好中國股市投資前景的策略報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有操縱股指牟利之嫌。對于此類事件,應該追查到底。[詳情]
《人民日報》發(fā)文后股市表現 |
|||
時間 |
人民日報文章 |
時間 |
滬指表現 |
2007年4月17日 | 《中國股市還能漲多高?》 | 2007年4月19日 | 大跌4.52% |
2007年7月21日 | 《中央祭出組合拳股市不會劇變》 | 2007年7月23日 | 上漲3.81% |
2008年4月7日 | 《股市怎樣走出大起大落》 | 2008年4月7日 | 上漲4.45% |
2008年7月14日 | 《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wěn)定運行》 | 2008年7月14日 | 上漲0.76% |
2009年6月9日 | 《信心逐步恢復 資本市場活力再現》 | 不到兩個月滬指一路飆升至3471.44點 | |
2010年5月6日 | 《中國經濟趨好 股市為何跌跌不休?》 | 5月A股大跌9.7% | |
2010年5月15日 | 《A股為何連續(xù)下跌?》 | ||
2010年5月17日 | 《期指并非股市下跌元兇》 | ||
2010年7月1日 | 《今年股市怎么啦 連續(xù)下跌有點意外》 | ||
2010年11月24日 | 《抑制通脹對股市是長期利好》 | ||
2010年12月1日 | 《中國股市,下一個20年怎么走》 |
高盛集團是本輪美國金融危機中唯一的贏家,10年來,高盛在中國也是賺錢最多的外資投資銀行。這并非偶然,回顧高盛在中國的10年不難發(fā)現,在對中國改革啟動最晚的金融改革上,它掌握著絕對話語權,其戰(zhàn)略運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緊逼,不僅賺得大量的真金白銀,也贏得了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大型國企不甚了解金融常識的弱點也讓高盛看到了機會,偶爾還會摟草打兔子順便狠咬一口,令多家國企在與其的對賭協(xié)議中蒙受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