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盛集團被指控欺詐致投資者損失10億美元
據(jù)新華社電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16日向紐約曼哈頓聯(lián)邦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指控高盛集團在涉及次級抵押貸款業(yè)務金融產(chǎn)品問題上涉嫌欺詐投資者,造成投資者損失超過10億美元。
根據(jù)美國證交會當天提起的訴訟,高盛集團被指控銷售了一種基于次貸業(yè)務的抵押債務債權(CDO),但高盛未向投資者披露美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對沖基金公司對該產(chǎn)品做空的“關鍵性信息”。
美國證交會稱,為這項交易,保爾森對沖基金公司2007年向高盛支付了約1500萬美元的設計和營銷費用,但投資者因此蒙受的損失超過10億美元。遭到起訴的還有高盛副總裁法布里斯·圖爾,美國證交會指控他對這起欺詐案負主要責任。
美國證交會執(zhí)法部門主管羅伯特·庫扎米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高盛的錯誤就是一方面允許一客戶做空該金融產(chǎn)品,另一方面卻向其他投資者承諾該產(chǎn)品是由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推出的。他還表示,高盛的這種金融產(chǎn)品是“新的和復雜的”,但其中的欺詐和利益沖突卻是“簡單和老舊的”。
證交會尋求法庭對高盛和圖爾處以民事處罰,同時不排除訴諸刑事訴訟可能。彭博社報道,如果證交會勝訴,高盛可能損失數(shù)億美元。
受美國證交會起訴沖擊,高盛集團股票價格16日大跌,截至美國東部時間中午12時,高盛股價跌幅超過10%。
訴訟案關鍵各方
高盛回應:指控無依據(jù)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聲明發(fā)表后,高盛集團迅速回應稱,該指控“在法律上和事實上完全沒有依據(jù)”,并辯稱自己在該項投資組合中也虧損了9000萬美元。同時,高盛認為,已向投資者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投資者本身在交易中應該清楚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被控副總裁早知風險
證交會訴狀披露的高盛內(nèi)部員工電子郵件等資料顯示,高盛2007年初已看空抵押債務債券市場。
時任高盛副總裁圖爾當年1月發(fā)給朋友的電子郵件寫道:“整個大廈隨時會倒塌……唯一可能的幸存者法布(法布里斯·圖爾)……正處于他創(chuàng)造的復雜和高度杠桿化的奇特交易中?!?/p>
保爾森公司未遭起訴
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基金公司(Paulson&Co.)在組成CDO的次級房貸抵押貸款債券挑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保爾森(JohnPaulson)是金融危機以來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jīng)理,過去幾年間僅個人獲益就達60億美元。在做空CDO一項上整個基金收益在400億美元,其中與德意志銀行的一筆CDO交易就直接獲利5億美元。不過,按美國證監(jiān)會公告,未指控保爾森違規(guī)違法。
影響
美股遭重挫 國際油價大跌
高盛是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這起針對該公司的法律訴訟被認為是美國政府打擊金融危機期間金融衍生品欺詐的一次關鍵行動?!都~約時報》稱,接下來人們將看到一個“更具攻擊性的”SEC,該部門將徹查華爾街在次貸危機中的角色。
金融危機期間,一些對沖基金、投行等暗地勾結(jié)、蒙蔽投資者并做空金融市場,從而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蕩,使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度A爾街日報》指出,有人甚至認為這些交易可能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爆發(fā)。
受以上因素影響,道·瓊斯指數(shù)16日下跌126點。花旗集團、美國銀行股價也應聲下跌,金融行業(yè)股票幾乎無一幸免。由于紐約股市遭遇重挫,刺激美元匯率大幅走強,國際油價16日大幅下跌近3%,盤中一度跌至每桶83美元以下。同時,紐約商品交易所16日黃金期貨6月合約每盎司大跌23.4美元,收于1136.9美元,跌幅為2%。
分析
奧巴馬追查金融危機“禍源”
金融分析師認為,高盛遭起訴或許預示美國政府對這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gòu),尤其對金融衍生品等國際金融危機“禍源”加強監(jiān)管。
按照證交會執(zhí)法部門主管庫扎米的說法,這一機構(gòu)正在“大范圍調(diào)查金融危機相關活動”。這意味更多金融機構(gòu)可能面臨訴訟,正如一家對沖基金主管道格·卡斯所說,高盛遭訴“可能是多個訴訟中的第一個”。
美聯(lián)社援引哥倫比亞大學證券法教授約翰·科菲的話報道,證交會通常在與被告達成解決方案前不會將指控公之于眾。但證交會這次“轉(zhuǎn)變風格”,對高盛采取嚴厲措施,“是告訴世界,它認為高盛有錯”。
分析人士認為,證交會態(tài)度或許表明,美國政府對被視為金融危機“罪魁禍首”的次貸相關金融產(chǎn)品“出手”。
民主黨議員尋求國會參議院通過法案,出臺金融監(jiān)管新措施,尤其要約束基于次貸的金融衍生品??偨y(tǒng)貝拉克·奧巴馬16日對這一提議表示支持,誓言把金融衍生品市場納入監(jiān)管范圍,“確保金融危機不再發(fā)生”。
國會眾議院去年通過一項類似提案。路透社援引一些分析師的話報道,新法案有望借高盛案影響獲國會通過,于今年年中前由奧巴馬簽署生效。據(jù)新華社
相關專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編輯: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