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五糧液和股民究竟誰在訛詐誰
周俊生
五糧液公司最近有點煩,該公司不僅正在接受證監(jiān)會調查,還有一樁訴訟案纏身。今年4月,四名上海小股民委托上海李國機律師事務所,以五糧液年報造假和2006年至2008年涉嫌偷稅漏稅19.51億元為由,向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據(jù)最新一期《時代周報》報道,在日前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上,五糧液公司董事長唐橋指出,四名小股民都是在較高價位買入公司股票被套,當時他們曾要求與五糧液就損失“私了”。他認為:“這是一種訛詐!股市賠錢,要五糧液賠償?”
訛詐,就是假借某種理由向他人強行索取錢物。一般而言,一次訛詐能夠形成,首要條件是被訛詐者必須有什么見不得人的短處被掌握在訛詐者手中,而訛詐者往往繞開法律途徑,否則他的訛詐行動就不可能成功。但在上海小股民訴五糧液一事中,原告尋求了光明正大的法律途徑。不論他們此前做過什么(董事長單方的說辭尚有待核實),在那樣一種場合下稱對方訛詐,多少是不合適的。
在這次媒體見面會上,唐橋董事長對最近外界對五糧液的負面報道來了一個全面、徹底的否定。甚至表示不知道證監(jiān)會究竟要查什么。但我們要問,若五糧液果真清白,他有什么必要這樣急火攻心地給行使正當法律權利的公民扣上一頂“訛詐”的帽子呢?
五糧液的這樁官司,法律自會給出答案。但撇開此個案的是非曲直,我們有必要進一步追問:如果中國資本市場確實存在訛詐,那么,在上市公司和股民之間,到底誰更能訛詐誰?
一般地說,訛詐者要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除了能捏住被訛詐者的短處外,還必須掌握能夠制伏對方的強權。但是,考察全球任何一個資本市場,不管是據(jù)說已很成熟的西方市場,還是據(jù)說尚在“新興加轉軌”中的中國市場,小股民與上市公司之間從來就不是處在一個平等的平臺上。雖然上市公司制度的設計號稱股民是上市公司的“老板”,但由于小股民在公司股權份額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他們事實上不可能對公司事務發(fā)表任何意見,因此根本不具備左右上市公司的強大權力。
但在針對小股民方面,照現(xiàn)行上市公司制度,只要取得控股大股東的支持,上市公司就基本上具有了予取予奪的可能性。證監(jiān)會前不久公布的一個材料說,中國股票市場建立18年來為企業(yè)提供的股票融資已經(jīng)達2.5萬億元。但上市公司在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后,反饋給投資者的分紅回報究竟有多少,證監(jiān)會卻沒有提供。資本市場這套功能強大的融資機制已經(jīng)牢牢地把小股民綁在股市這架戰(zhàn)車上,小股民只有向市場奉獻的義務,卻難以得到與其奉獻對等的回報。
如果說資本市場存在訛詐,那也只能是處于強勢的上市公司一方向處于弱勢一方的股民進行訛詐。18年來,不知有多少上市公司通過造假等惡劣手段向股民索取,“引股民入甕”,這算不算是訛詐行為?那些惡行有的受到法律懲罰,有的卻由于權力的庇護逃過了。令人痛心的是,這18年來,盡管保護小股民的機制在不斷強化和進步,但直到今天,小股民要向上市公司主張自己的權利,仍然困難重重。
從理論上說,小股民可以“用腳投票”,但當上市公司的不法行為,特別是那些造假的上市公司的訛詐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的時候,“用腳投票”顯然只是消極行動,它使法律被扭曲,使正義被屏蔽,更重要的是,使資本市場中的訛詐者逍遙法外,使維系市場運轉的公平秩序蕩然無存。
(作者系資深財經(jīng)評論員)
相關專題:
[2009-09-20]五糧液和股民,究竟誰在訛詐誰?
[2009-09-20]調查門有望斬斷五糧液關聯(lián)交易
[2009-09-20]周俊生:五糧液和股民 究竟誰在訛詐誰
[2009-09-19]質疑護盤者唐橋:哪來的45萬買五糧液
[2009-09-18]唐橋大考:五糧液的彼時與此時
[2009-09-18]五糧液董秘稱董事長買股主要靠工資和政府獎勵
[2009-09-18]五糧液回應:買股資金來源主要靠工資+政府獎勵
[2009-09-18]五糧液"調查門"激發(fā)3大猜想 老總年薪不足10萬?
[2009-09-18]五糧液“調查門”激發(fā)市場三大猜想
[2009-09-18]五糧液集團一事余波未了 岳陽興長又爆自炒往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周俊生
編輯:
hez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