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jīng) > 證券 > 分析點評 > 正文 |
|
相關標簽 | [市值] |
凌建平 祝裕 郝勻嘉
主持人:
據(jù)媒體報道,隨著中國內地和香港證券市場的快速上漲,現(xiàn)在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中中國已占到四席,與美國平分秋色。其中中石油排名第二,其余三家中國公司分別是中國移動、工商銀行和中國石化,排名依次為第四、第五和第八。
問題是,有關數(shù)據(jù)表明,進入前四的這些中國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實在高得可以,中石油、中國移動、工商銀行和中國石化的市盈率分別達到了22.56倍、41.85倍、45.28倍和16.06倍。其中工行的市盈率在這十家公司中最高,而四家中國公司的算術平均市盈率也達到了31.44倍,遠遠高于十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21.45倍。而在按照銷售業(yè)績計算的世界五百強等榜單中,中國企業(yè)的數(shù)量和排位就要差很多了,更不用說如果按照市值、市場占有、利潤回報、服務等綜合指標來算了。這樣的市值大躍進有意義嗎?而反過來看,這樣市值是否說明了最近以來中國股市大盤藍籌股的泡沫本質呢?
大眾評判臺
譚曉鴻:面上風光
都是面上風光。沒有什么意義。何況,中國的大型公司都是國有壟斷企業(yè),他們賺的是壟斷得來的錢。與市場環(huán)境中成長壯大起來的巨頭們相比,著實差火候。
勵俊:高興不起來
這4家中國上市公司的估值到現(xiàn)在為止只是代表了中國投資者的狂熱。這一數(shù)據(jù)不值得高興。
李旭陽:數(shù)字游戲
2007年中國股市的風光景象標高了不少人的身價,更為國內的上市公司提供了在各種市值排行榜上一較高下的機會。也許中國人手上的錢不少吧,總而言之,能源、通信、金融等方面的國有優(yōu)質資產在這一年的市盈率一直在翻著番地往上滾。但是,身價就是一個數(shù)字游戲,這些高市值公司為什么會受到投資者們如此狂熱的追捧?它們是否讓普通百姓從高市值中獲益了?不要到頭來還是一場數(shù)字游戲。
◆沸點特稿
這樣的市值排名無意義
趙文斌
2007年世界五百強排名中,中國內地公司有22家,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別名列第17、24位,而工商銀行和中移動更只位列170和180位。相比較世界五百強排名,市值排名只像灌水的豬肉,可以隨時加重體重。市值在準確反映企業(yè)的實力上本來就存在偏差,而市盈率大超全球的中國股市更是將這種排名推向了無意義的境地。
目前我國25萬億元的市值和2006年21.087萬億元的GDP的比率達到118.6%,而同比美國為130%,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為100%,東盟國家為 70%-80%,中國資本市場已經(jīng)接近或達到了發(fā)達國家水平。與5年前相比,中國股市市值增加了21萬億元,盡管有人將其歸功于股權分置改革,歸咎于流動性過剩,但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市值增速本身已經(jīng)是超常規(guī)發(fā)展。
2002年,中國股市的市值僅在亞洲新興市場排列第4位,而今天中國股市市值在世界上位居第4位,同時中國經(jīng)濟總量也在世界上排名第4位。兩者貌似相同,但是以國企為主體的中國上市公司不僅品種單一,而且數(shù)量嚴重不足。歐洲、美國、印度大約兩千人到五千的國家人口對應一家上市公司,在這樣一個供求關系上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5-20倍。而中國內地兩個股市只有1500多家上市公司,近百萬人對應一家上市公司。數(shù)量的嚴重不足造成了供求關系的嚴重失衡。加上負利率使得資金從銀行向證券市場大轉移,那么多資金堆積到少量上市公司身上,高市盈率、高市值都成了必然。
存在即合理,中國股市的高市盈率,是資金推動牛市的結果,是由我國股市的現(xiàn)狀產生的,是扭曲的合理。這種合理是現(xiàn)狀下的合理,并不具有長期性,不符合健康股市的要求,也不能反映企業(yè)的真實實力。此外,近來我國香港股市在“港股直通車”政策預期下一路走高,呈現(xiàn)出香港股市內地化的特征。
正視我國股市的現(xiàn)狀,積極尋求新出路,就必須克服盲目樂觀和過分投機的情況,回到價值投資的道路上來。單純在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的資金循環(huán),只能不斷吹大泡沫,靠政策性打壓也根本不能解決問題,最多制造出一個高振蕩的股市。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升值急需中國股市大擴容,降低上市門檻是第一步。應該看到一方面市場中公司短缺,另一方面一些急需資金扶持的民營企業(yè)還徘徊在股市門外。中國并不缺乏優(yōu)秀企業(yè),缺少的是把資金更加有效引導到優(yōu)秀企業(yè)上去的通道。擴大上市公司的數(shù)量,引導資源合理分配,才能保證一個健康市場。
相關閱讀: |
編輯:
廖書敏
|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