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 > 證券 > 股市綜述 > 正文 |
|
海通證券 吳一萍
步入加息周期、H股和紅籌回歸步伐加快,這些都是影響資金和籌碼供求關系的重要因素,不過市場并未對此表露出擔憂。這種狀態(tài)會持續(xù)到什么時候呢?
加息不足以改變資金的流向嗎?
這個問號到目前為止的確是毋庸置疑的,即便今年以來多次上調利率,但是由于加息幅度還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因此實際利率仍然停留在負值,這種狀況恐怕不是每次27個基點能夠解決的。即便四季度CPI略有回落而且還會有繼續(xù)加息的措施出臺,負利率狀態(tài)也可能繼續(xù)維持。這是一個明擺著的事實。
不過,負利率只是驅趕龐大儲蓄資金流出銀行的一個理由,但并非只有選擇股市這一個目標;現在來看短期內是唯一目標,但并非長期就這一個目標。理由很簡單,目前股市的賺錢效應足夠好,對儲蓄資金的吸引力足夠強大;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資產泡沫到處泛濫的同時各個市場泡沫的大小程度是不一的,如果其他投資渠道的泡沫要明顯小于股市的話,可能就會有資金流向的改變。我們從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QDII南方基金的認購超預期踴躍就可以感受到這種可能存在的改變,不同的投資者對于現時眼下的和未來的情形會有各自的判斷:選擇泡沫小的投資場所可能是先知先覺者的“提前量行為”;而當趨勢形成之后,后知后覺者才會跟隨羊群而改變。
還有,加息幅度始終在預期當中嗎?不可否認,最近這段時間的加息始終在投資者的預期當中,所以都抱以利空出盡的態(tài)度。但是,一方面是溫水煮青蛙的臨界點在哪里誰都沒有認真思考過,信貸收縮、財務成本增加對于上市公司業(yè)績的影響是要有個時滯的,短期內我們不會體會到;另一方面是加息的步驟安排并非投資者所能估量和完全預計到的,是否可能加快節(jié)奏或是加大幅度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市場的估計可能過于樂觀、或者說市場跟政策的博弈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有過多的主觀成分在里面了。
那么,短期內投資者的漠視是可以預料得到的,但這些因素如果得到重視和考慮的話,資金流向的改變有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就看得見。
指數的差異告訴我們什么?
筆者留意了滬深300和上證綜指的走勢。近階段滬深300的最低點是7月6日的3475點、而上證綜指在該日也創(chuàng)下了低點3563點的紀錄,這個低點的時候滬深300要比上證綜指低88個點;不過,到本周一這兩個指數雙雙刷新歷史紀錄之后已經發(fā)生了變化,滬深300以5504點的新高紀錄出現、而上證綜指的新高紀錄是5428點,上證綜指反過來落后了76個點。這說明近兩個多月以來滬深300的上升速度要快于上證綜指。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出現之后又有什么情況可能發(fā)生?
第一個問題比較好回答。實際上滬深300的成分股在這一階段漲勢較強,這些權重指標股帶動著大盤的上揚,所以滬深300的“成績”超過了上證綜指。
但是第二個問題就出來了,后面會怎樣?后面我們依然會繼續(xù)看到滬深300超過上證綜指而前進,不過并不意味著現在的300只成分股一如既往地前進,因為成分股的大換血可能很快就開始了,股指所陳述的和個股所表現的可能不是一碼事。這就是“擠出效應”吧。隨著估值比現在的滬深300成分股低大約一半的紅籌股和H股回歸步伐的啟動,優(yōu)質籌碼對現有籌碼的替代作用將逐漸暴露出來。比如,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最近銀行股的“熄火”就跟建行有關,基金必然會拋掉部分手中的銀行股而去配置建行?;鹬挥械鹊桨l(fā)一只紅籌再減倉一只現在的成分股嗎?有這種可能,不過也有可能有人會提前去布局。所以,筆者前面的結論就很明白了,股指和個股的脫節(jié)不但顯露在300只成分股和剩下的1100多只非成分股之間,而且也會顯露在未來的成分股和現在即將被淘汰的成分股之間。這樣的結果就會是散戶被邊緣化了之后,部分機構也面臨被邊緣化的結局。
總體來看,筆者認為大盤中線的階段性頂部已經在逐步勾勒,但是短線在節(jié)前仍然會維持比較熱絡的氛圍,大盤繼續(xù)創(chuàng)新高的可能性非常大。市場沒有近憂,特別在利空密集釋放之后。但是遠慮已經悄悄來臨,這個積聚的過程可能并不需要太長時間。
編輯:
許志勇
|
Google提供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