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連生簡介

苗連生
- 職務: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
- 單位:天威英利
- 出生年月:
- 國籍:中國
- 籍貫:河北
苗連生從部隊轉業(yè)后,20世紀80年代初成立了英利化妝品貿易公司。1993年,苗連生開始涉足太陽能這一高新技術產業(yè)。1998年經過對國際光伏形勢的多方調研和論證,苗連生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2007年,天威英利繼無錫尚德、常州天合之后成為第個登陸紐交所的中國民營光伏企業(yè)。
苗連生詳細資料
苗連生從部隊轉業(yè)后,處處尋找商機,20世紀80年代初,第一個被他捕捉到的是化妝品市場,所以苗連生優(yōu)先做好準備,成立了英利化妝品貿易公司。1993年,苗連生開始涉足太陽能這一高新技術產業(yè),并立即確定了將以前的經營型企業(yè)向經營生產型轉軌的思路。1998年經過對國際光伏形勢的多方調研和論證,苗連生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2007年,天威英利繼無錫尚德、常州天合之后成為第個登陸紐交所的中國民營光伏企業(yè)。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作為國內僅次于無錫尚德的第二大太陽能電池制造商,此次天威英利通過在開曼注冊成立的英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順利完成海外上市,共發(fā)行290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ADS),發(fā)行價格為每股11美元,融資金額達到3.19億美元,高盛、瑞銀擔任本次發(fā)行的主承銷商。
創(chuàng)業(yè)經歷
苗連生20世紀80年代初從部隊轉業(yè)后,1993年開始涉足太陽能這一高新技術產業(yè)。
1998成立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1999年承擔國家高技術產業(yè)化示范工程——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應用系統生產項目,這是我國首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晶硅太陽能光伏產品示范生產線。
2004年8月,德國政府更新《可再生能源法》,成為《京都議定書》生效后對光伏電池的市場需求首先膨脹的國家。當年10月,苗連生做出大膽抉擇:投資4億元,啟動二期工程。
2006年二期工程建成投產,天威英利形成了鑄錠、硅片、電池、組件100兆瓦的產能。
美國東部時間2007年6月8日上午9時30分,苗連生敲響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開市鐘,他沒有系領帶,這無意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紀錄:他是紐交所200多年歷史中第一個不系領帶的敲鐘人。
天威英利上市后,苗連生一躍為胡潤百富榜冀商首富。
苗連生剛剛涉足太陽能產業(yè)時,一提“太陽能”,別人都以為他是賣熱水器的。當時,國內還沒有商業(yè)化生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能力。用太陽發(fā)電,對很多人來說,不過是科幻電影里的一個鏡頭。在苗連生的堅持下,這個連當時的廠房都是在別人遺留下來的“半拉子工程”上改造出來的小企業(yè),卻堅持緊跟世界科技發(fā)展前沿進行引進與自主研發(fā),并率先完整了從鑄錠、硅片、電池、組件到太陽能光伏應用系統的整個產業(yè)鏈結構。
提起富豪榜,苗連生一個字都不愿意多說,而說起太陽能電池技術,他能自豪地說半天:“目前,‘YINGLISOLAR’(英利太陽能)已經是全球光伏領域生產成本最低的企業(yè)之一,而在歐洲市場的銷售單價卻達到了較高水平。2006年我們以技術入股的形式,與西班牙知名新能源企業(yè)合作建廠;獨家制造并安裝了2006年世界杯主體育場——凱澤斯勞藤足球場1兆瓦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承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并網電站;正在建設國內首座利用陽光發(fā)電的五星級酒店大樓。
完整的產業(yè)鏈和核心技術使“英利”的發(fā)展速度呈核裂變式增長:2003年,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示范生產線建成投產,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07年產能達到200兆瓦,可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
苗連生常對人表示,“瑞士的切片設備能把一個硅錠切成325微米的薄片8300片,現在用我們的技術,能把它切成200微米的薄片11700片。切得薄并不算最好,還要降低硅片對陽光的反射,最大限度地把太陽能轉換為電能?!?/p>
“通過半年的試驗,國產電池的光轉化率因此從14%提高到15%以上,而國際上完成這一跨越至少要兩年。這一個百分點的提高,相當于一個世界級短跑運動員把百米成績提高0.01秒,非常難,但是我們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