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高盛三屠內地資本市場:光棍節(jié)暴跌主角露出水面
袁元 賀俊
引子
2010年12月3日,上證指數(shù)報收于2842.43點,而一年前的2009年12月3日,上證指數(shù)則收報于3264.63點。如果僅僅以指數(shù)漲跌論成敗的話,對于鏖戰(zhàn)了一年的國內投資者來說,這一年的投資賬戶肯定拉出的是一根長長的陰線。
的確,今年股市的收成很不好。除了上半年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的個股因高分紅題材走了一把牛市行情外,大盤在余下的大部分時間風基本是在跌跌不休中度過的。今年10月以來,伴隨著國內物價上漲引發(fā)的通脹預期以及美國濫發(fā)美元引美元貶值并導致人民幣被動升值預期而來,A股市場開始有了起色:當月上證指數(shù)上摸3000點,并拉出一根中陽線。投資者又看到了今年的新希望。
正當投資者準備在年末的“翹尾”行情中一展身手之際,股市卻象六月天的“娃娃臉””,說變就變了。
11月11日,在這個被時尚達人戲稱為“光棍節(jié)”的日子,權重股中國石油突然被大單強行拉起。中石油的強力上漲推動股上證指數(shù)迅速上漲:當日上證指數(shù)最高達3186.72點,收盤于3147.74點,收復了自今年“4.16”下跌以來的全部失地。面對著創(chuàng)出新高的股指,稍微有點投資經歷的投資者并沒有感到十分的驚喜,心里倒是隱隱浮現(xiàn)出一絲擔憂。原因很簡單,在中石油帶動股指上漲的當日,多數(shù)股票卻沒有跟隨中石油一起上漲,反而掉頭向下。有機構利用中石油的杠桿撬動大盤并掩護出逃的嫌疑味道濃厚。事實上,投資者的這種憂慮在次日,即11月12日,基本得到了驗證 。當日,工商銀行成為主力新的拉升對象,工商銀行上漲6.84%,而上證指數(shù)卻暴跌了5.16%,收于2985.44點,3000點得而復失。接下來,短短的幾天時間內,上證指數(shù)甚至以日跌百余點的巨大長陰,將大盤無情地再次擊倒于2700點左右。
毫無疑問,導致光棍節(jié)大暴跌行情的表面元兇自然非中石油莫屬。許多財經媒體對這次大暴跌,戲稱為“兩桶油引發(fā)的劫難”,就是明證。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中國證監(jiān)會五部門決心鏟除內幕次日交易毒瘤,嚴打內幕交易之際,又有誰能如此精準地動用如此大規(guī)模的資金,在同一個時間段內造成市場短期如此巨幅的異動以謀取暴利呢?不得不令人深思。
與以往股市暴跌相似的是,在中石油被拉高、其他股票紛紛高臺跳水之時,一個個聳人聽聞的利空傳聞充斥市場:
11月11日,市場傳聞是中國內地將要加息和上調印花稅。
11月16日,市場上竟然傳出國內基金業(yè)的大佬級人物——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范勇宏被雙規(guī)。
與此同時,作為國際上最著名的投行,即高盛公司看空A股的傳聞開始在內地投資者中廣為傳播。
……
“光棍節(jié)”大暴跌行情的主角似乎開始慢慢浮出水面!
“雙面”高盛
眾所周知,從今年11月的CPI達到4.4%,并創(chuàng)出25個月以來新高的情況來看,中國內地加息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是我們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銀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對于CPI而言,依然處于負利率水平。要想使得百姓的財富增長速度趕上CPI上漲的速度,投資成為百姓一個不得不為之的選項之一,因此加息對股市的下跌影響力,作用不會太大。至于上調印花稅,則更顯得有些滑稽。目前股指在2800點附近震蕩,藍籌股的市盈率僅為10倍左右,市場根本不存在“投機過熱”跡象,何談上調印花稅呢?至于傳出內地基金大佬級人物范勇宏先生被雙規(guī)的消息,更顯得有些好笑。范勇宏先生作為國內基金業(yè)的領袖級人物,其被雙規(guī)的消息自然在市場中引發(fā)擔憂,進而引發(fā)A股市場的大幅震動。事實上,上證指數(shù)再度暴跌3.98%,收于2894.54點。謠言惑眾的作用已經起到了。盡管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新聞發(fā)言人張后奇先生11月17日迅速出面澄清說,此為市場謠言,純屬無中生有。但謠言對市場的負面沖擊作用已是木已成舟。
值得玩味的是,高盛看空A股的傳聞。如果我們再參考12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fā)表了一篇名為《要警惕和打擊操縱市場的國際資本大鱷》,感覺就更清楚了。該文旗幟鮮明地指出,上調印花稅謠言以及某國際知名投行向投資者群發(fā)賣出中國股票郵件是大跌的導火索。文章特別指出,此前不久,正是這家投行發(fā)布了積極看好中國股市投資前景的策略報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有操縱股指牟利之嫌。據此,《南方日報》亦撰文指出,該文所指的國際知名投行,依據事實,顯然是指高盛無疑。這也難怪有媒體稱,在此輪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別向中國境內媒體和境外客戶提供了內容迥異的“陰陽”兩份研究報告,一份是向內地公眾唱多中國股市的;另一份卻是向其客戶下達賣出指令,掩護其客戶從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賣出的。
為什么這次又出現(xiàn)了高盛的影子?為什么國內主流財經媒體經常質疑高盛,每逢中國有重大政策出臺或調整之際都能“精準”押注,使其客戶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國資本市場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狼外婆”或是“吸血鬼”?那么,就讓我們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看看高盛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究竟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吧!
一屠金融資本
作為國際投行大鱷,高盛對賺取資本市場的“快錢”向來是來者不拒,由此培養(yǎng)出其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高度敏感性。1984年,國內舉辦的盛大的建國35周年大慶讓高盛看到了中國經濟崛起的勢頭,為了便于就近觀察研究中國經濟發(fā)展動態(tài),方便制訂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策略,高盛在香港成立了亞太地區(qū)總部。
1990年,國內證券市場設立,讓高盛嗅到了香味撲鼻的商機。為此,高盛動用了其在美國政界、商界、金融界等多方面的人脈資源,為其打開中國金融資本市場鋪路。高盛的努力沒有白費,1994年,高盛獲準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與此同時,高盛成為第一家獲準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國B股股票的外國投資銀行。拿到進軍中國資本市場“通行證”的高盛絲毫沒有耽誤這“從天而落”的餡餅,把其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步邁向了其最熟悉的金融市場:1994年6月,美國摩根投資銀行和高盛正式參股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以超過每股凈資產6倍的價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其中高盛投資3500萬美元。2005年,匯豐銀行出資81億港幣收購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國平安股權。高盛轉讓平安保險股份之后,10年投資收益高達30倍以上。有趣的是,2007年3月1日中國平安發(fā)行上市之日,高盛參股的高盛高華證券公司作為主承銷商參與了中國平安的IPO發(fā)行,為已經是賺的盆滿缽余的高盛又奉獻了一把。
殺向中國金融資本的第一刀讓高盛品味到了中國資本市場美味的大餐,30倍的投資回報讓高盛嘗到了“嗜血”的快感。由此而一發(fā)不可收拾,高盛把砍向國內金融資本的刀鋒磨得更加鋒利。2002年,高盛擔任中銀香港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2003年,高盛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并資助該合資公司收購了價值19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及地產資產組合。與此同時,鑒于高盛在國際投行的大鱷地位,高盛也成為第一批獲得中國政府發(fā)放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zhí)照的金融機構,投資國內A股市場的額度為5000萬美元。
2005年,對于高盛扮演的中國金融資本市場“殺手”這個角色而言,無疑是一個極為忙碌的年頭。高盛先后擔任交通銀行價值21.6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lián)席全球協(xié)調人,在淡馬錫控股以14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6億美元入股中國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收購中國太平洋人壽24.9%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而這一年最為引人注目的重頭戲則是高盛以18億美元入股工商銀行。
伴隨著國內經濟發(fā)展和金融體系的改革,國內銀行登陸資本市場上市發(fā)展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高盛也非??春脟鴥茹y行上市的商機。不過,為了降低參股工行的成本,增加自己在參股工行價格上的話語權,高盛也是頗費心機。先是利用評級機構說事,惠譽國際評級在當時一份評價工商銀行的報告中指出,資產負債狀況近來出現(xiàn)的改善能否長久持續(xù)下去還有待觀察。惠譽認為,工行的資產質量狀況依然欠佳,截至2004年12月底,其不良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為4.7%就是一個明證。在此背景下,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投資人要求擬上市的國內銀行改善資產質量。為此,四家國有銀行在上市前,政府用行政手段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承接了由銀行剝離的2.5萬億元不良資產,這不僅使四家銀行大大“瘦身”,資產質量一夜之間大幅改善,向“境外戰(zhàn)略投資者”出售的是一個甩掉歷史包袱、資產優(yōu)良的銀行股權,使得國家擔負了銀行改制的巨大成本,也導致了工行發(fā)行價的低迷。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億美元的總價認購164.76億股工行股份。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入股工行以后,利益的驅使使得高盛為國內銀行大唱贊歌,工行也在一夜間由一個資產狀況不佳的銀行一躍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而當國人沉醉于這個“全球最賺錢的銀行”稱號之時,高盛則是低聲埋頭發(fā)大財,其持有的工行股份4年獲利近120億美元,資產增值4.65倍。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約30.32億股,已套現(xiàn)19億美元。
通過參股國內金融機構賺取豐碩收獲的同時,高盛也把屠刀揮向了儼然成為“世界工廠”的國內產業(yè)資本,利用資本優(yōu)勢和人脈資源,對國內優(yōu)秀企業(yè)展開了新一輪“剪羊毛”運動。
更多數(shù)據,請訪問鳳凰網財經數(shù)據中心(http://app.www.dali56.com/data/)
相關專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共有評論0條 點擊查看 | ||
作者:
編輯:
liyang
|